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抱错儿子21年两家庭状告医院

作者:相丽丽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日期:2007-7-30 8:58:14         昨天下午,两个抱错孩子的家庭聚在一起,商量向医院索赔事宜。图中左一和右一是王江、潘女士夫妇,饶女士坐在中间,她左边是和自己生活了21年的“非亲生”儿子向男,右边是被错抱到王家的亲生儿子王义武。 周晓东 摄
    25日,两个本属陌路的家庭同时将北京通州妇幼保健院告上法庭。21年前,先后在该医院生产的饶女士、潘女士两人的儿子被互相抱错,造成如今难解的血缘与抚养之情。诉状中,两个家庭分别向医院索赔40万。     1986年6月19日,来自通州的饶女士在通州妇幼保健院生产,产下一个男婴。4天后,来自通州农村的潘女士也在通州妇幼保健院生产,诞下一对双胞胎男孩。     潘女士介绍,随着孩子的长大,双胞胎越长越不像,一个1.84米,浓眉大眼;一个1.7米,瘦小秀气。街坊邻居、儿子的同学都曾说,在通州县城看到过一个跟老大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潘女士最终于今年3月底带二儿子做了亲子鉴定。结果显示,二儿子不是亲生的。     几经周折,潘女士找到了跟大儿子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其母亲正是饶女士。两个家庭再次鉴定的结果显示,儿子被抱错了。     潘女士称,第一次做了亲子鉴定后,他们多次找过医院,希望其帮助找回亲生儿子,并答应医院“私了”,但医院承诺的赔偿约“十万八万”,他们难以接受。目前两家已聘请律师,将医院诉至法庭。     通州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时过境迁,医院当时抱错孩子的人员已经退休,才导致医院无法查找孩子下落。目前,他们对解决问题抱诚恳的态度,但因为与两家庭协商赔偿额度的分歧较大,只能等待法院的裁决。     ■ 事件经过     ●1986年6月19日,通州城里的饶女士在通州妇幼保健院产下一子,取名向男。     ●1986年6月23日,王江夫妇在通州妇幼保健院产下一对双胞胎,分别取名王义文、王义武。     ●2005年7月的一天,王义文在同班同学的介绍下,见过一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人,名字叫向男。     ●2007年3月25日,王江夫妇俩带着小儿子去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显示,王义武跟夫妻俩无血缘关系。     ●5月2日,王江夫妇在王义文的这位女同学的帮助下,见到了向男。     ●5月10日,王江夫妇、王义武、饶女士、向男分别做亲子鉴定。经鉴定,向男确实就是被错抱给饶女士的王家双胞胎之一,王义武正是饶女士的亲骨肉。     ■ 对话 “感觉和儿子隔了一层” 潘女士表示,医院给200万“也不稀罕要”     [人物简介] 潘女士     来自通州农村的潘女士1986年在通州妇幼保健院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孩,其中一个孩子被抱错。     21年的抚养之情不可割舍,血浓于水的亲情理所当然。最近,两位母亲、两个儿子几乎形影不离,面对媒体、面对医院。     除了四人同时出现的组合,他们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两个被错置的“家庭”。“官司还得几个月呢,到时候再说吧”,这是两位母亲同样的态度。     知道鉴定结果腿都软了     新京报:现在知道义武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了,对他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潘女士(以下简称“潘”):以前他犯什么错了就说,现在也不好说了。反正感觉隔了一层,有距离了。     新京报: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们开始怀疑儿子不是亲生的?     潘:其实挺突然的。今年春天,有街坊对俺说,在通州县城看到俺们老大了,但老大居然没跟她打招呼。这不是第一回,老大也说过,高中学校里有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同学,反而是小二(义武)跟他哥长得一点不像。就想到要做亲子鉴定了。     新京报:双胞胎儿子差别很大,你们从来没怀疑过吗?     潘:没有。小二3个月大,就不爱吃奶,身子骨弱,俺们老带他瞧病去,后来比他哥矮一头,就想着没准儿是因为俺怀的双胞胎,小二营养没跟上。长得不像也没多想。是医院给的,肯定是自己孩子,还会怀疑吗?     新京报:你怎么跟义武开口提做亲子鉴定的事的?     潘:自从街坊说了以后,俺熬了很久,最后还是跟小二说起做鉴定,他当时就同意了,说那就做一个呗。唉,也挺为难的。你说,万一儿子是自己的,做这个鉴定,孩子会怎么想?结果出来了,是(亲生的)不能让他走,不是也不能让他走啊。     新京报:亲子鉴定结果出来时,你什么感觉?     潘:俺当时腿都软了。那天俺正在做白菜馅儿,准备烙馅儿饼,忽然司法鉴定中心打来电话,说“生物学上不支持你们的亲子关系”,俺当时腿就乱抖,香油瓶都倒了。     新京报:这次鉴定以后,义武有什么变化?     潘:他那会儿在厂子里住,做完鉴定半个月都不往家打电话,也不回来。     以后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新京报:既然感觉很矛盾,为什么还要费尽周折去找那个亲生的(向男)呢?     潘:俺们家也是个大家庭,挺重这个(血缘)。说真格的,全中国都看重这个,讲究个认祖归宗,俺们怎么能不讲究呢?本来今年过年,孩子他三叔答应,让小二在他的宅基地上盖房,现在这话也不好提了。他三叔从小特别疼他,现在忽然知道不是自己孩子,俺们自己也罢了,亲戚都怎么想呢?     新京报:你们是怎么找到向男的?     潘:俺们找到医院,让医院给查,医院说当时的医生护士都走了,没法查。俺们就自己找那个“长得像的”,最后通过向男的一个同学把他约了出来,俺一看,就知道是了。     新京报:怎么决定要告医院的呢?     潘:本来俺们都答应医院要私了的,但前前后后找了医院十几趟,他们没帮一点忙,约他们法人代表,到最后也没见着。最后他们只答应赔十万八万的,我们只能让法院判了。     新京报:你们跟医院要40万赔偿,是怎么考虑的?     潘:说真格的,医院的一个错,让俺们亲生儿子一天没抚养过,享受不了亲情,这危害没法弥补,是拿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我们跟医院说过,你给俺200万俺也不稀罕要,我要我那个5斤2两的儿子,你给得了吗?现在要他们赔,就是一个安慰。     新京报:法院的判决是一码事,你们自己对两个“儿子”今后怎么打算?     潘:能怎么办?让向男上俺家,义武上他们家,也不可能啊。那是活生生的人啊,不是小猫小狗!养了这么些年,哪能说换回来就换回来呢?虽然俺们是向男生物学上的父母,但没有养过他一天,他也叫不出来爸妈啊。     反正,以后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俺们不管也管不了了。 “做何决定都会伤害一方” 向男称,要给生活在一起的妈妈应有的保障     人物简介 向男 本是潘女士的双胞胎儿子之一,被错抱到饶女士家生活了21年。     最近,义武因精神状态欠佳,辞掉在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回家休整了。     抚养之恩与血缘之情,现在是否觉得多了个妈妈?对此,义武昨天的回答是,“那是你们这些人的感觉,我就觉得是两个妈都没了”。     而对向男来说,他对“父母是谁”、“今后养谁”这些问题,没有丝毫疑惑。他语气坚定地表示,要通过法律给妈妈(养母)一个说法。     我和双胞胎哥哥曾见过面     新京报:现在你叫过亲生父母“爸”、“妈”了吗?     向男(以下简称“向”):叫了。是我妈让叫的,我就叫了。     新京报:感觉你是在被动地接受这些。     向:不是,是主动的配合。本来,我们一直都是配合他们,是他们一直要找。     新京报:据说你以前在学校见过义文(双胞胎中的哥哥)?有没有怀疑过?     向:见过,是同学介绍的。但那时候没多想,因为义文跟我讲了假话,他说他是1987年(实为1986年)生的,他本来就比我低一届,是我学弟,我就信了,觉得是碰巧长得像而已,没多想。     新京报:第一次怀疑自己不是你妈妈亲生的,是什么时候?     向:就今年是5月2日,他们(潘女士和义武)让一个同学约我出去吃饭。她带了户口簿、照片什么的给我看,要我跟他们去做亲子鉴定,我才知道。     新京报:但据你妈妈说,这件事你回家后并没告诉她。     向:对。因为当时我以为,我可能是我妈抱养的。那既然我妈不想让我知道,我就当不知道吧。     新京报:后来是怎么开口跟你妈讲这事的?     向:过了几天,我就跟我妈说,我不是她亲生的。开始她以为我开玩笑,后来我说了义武的事,她才知道是真的,当时就哭了。我也忍不住掉眼泪了,我跟我妈说,我永远不离开她。     我会适量接受亲生父母的好     新京报:觉得这件事对你影响大吗?     向:按正常人的想法,这件事应该对我影响挺大的。但其实我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了,包括我爸去世的时候,我都一滴眼泪没掉。想一想,又不是丢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世上了,有什么可怕的?这件事说真的,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     新京报:你对两边父母的赡养问题考虑过吗?     向:我查过有关法律,也咨询过律师,现在我的情况在法律上是个“漏洞”,我对两边的责任和义务不是很明确。     当然,那都是医院一手造成的,他们侵害了我妈的抚养权和被赡养权,我们现在就是要跟他们解决这个事。我会给我妈法律上应该有的保障。这是步骤一。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