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云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日期:2007-7-21 10:53:48
暑期培训班里一名学生自称丢了一部手机,跟班老师遂怀疑班中有人偷拿,遂想出挨个搜身的主意,此举引起诸多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另据了解,当晚参与“搜身”的数名老师已向全班学生公开道歉,这些老师均是在校大学生。
50余名学生挨个搜
7月18日,一名学生家长向记者叙述了孩子被搜身的过程。他说,孩子小华(化名)在市区里一个暑假培训中心学习。小华告诉他,周二(17日)晚上,培训班马上放学时,跟班老师领着几名老师来到教室。其中一名老师告诉大家,先别忙着回家,有人丢了手机,需要找一找。于是,有老师就堵住门口,让50余名学生一个一个过,查看每个人的书包和口袋。几乎每个学生都被“搜”了一遍,最终手机并没找到。
该家长告诉记者,期间也有学生提出质疑,但老师们告诉学生,“不是不相信大家,丢了手机,不能不查。”
搜身老师已公开道歉
19日上午,记者电话联系了该培训中心一名负责人。他说,当时马上放学,学生们正急着回家,一名学生突然说自己丢了手机,不得已,跟班老师才想出这个办法。
这名负责人表示,老师们并没有亲手去搜,只是让学生当着众人的面,自己翻开书包,掏出口袋。他告诉记者,跟班老师是培训中心暂时聘用来的在校大学生,并不教学,只处理一些班级中的杂事,跟“班长”差不多。此外,参与“搜身”的老师都是聘用的在校大学生,都不教学,都是跟班老师。“这些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考虑欠周全,被丢手机的学生一哭闹,心里便发了毛,情急之下,才想出这么个主意。”
据了解,18日晚,参与搜身的老师已向全班学生做了公开道歉,学生及家长表示接受道歉。
大学生社会经验、法律意识待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邯郸大学文法系副主任蔺朝国教授认为,大学生利用暑假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件好事,应给予肯定。然而,光有善良的愿望和积极的态度是不行的,毕竟,社会和学校之间有一定差距,这件事暴露出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何等淡漠,应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欠缺。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时,应注意言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