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我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作者:陈国志 文章来源:安徽商报 点击数: 日期:2007-10-18 8:51:37      我省居民“钱生钱”快速增长;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20.1%;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8.7%   十七大报告中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我省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虽然总量不大,但近年来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我省居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根据专家的解释,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虽然总量不大,但增长势头十分明显,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据悉,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71元,其中财产性收入为148.3元,同比增长19%。今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97元,其中财产性收入为85.3元,同比增长20.1%。   据分析,目前我省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于金融资产和有形的生产性资产的收入,其中主要包括股息、利息、红利和财产租赁的收入。近年来,股市持续向好,对我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带动作用明显。   2005年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中,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占比重为16%。今年上半年,股息和红利占到财产性收入的57%。两年间,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占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成为我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对我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贡献作用日益增加。据悉,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贡献率比上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我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还显示,自2002年以来,我省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稳步攀升。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2002增长了39.8%,年均增长8.7%。   专家认为新提法意义深远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硕士生导师张先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七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新说法,具有以下几点含义:   一是国家会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以前工资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后财产性收入将成为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二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三是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   张先锋认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必须让更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同时,让更多群众而不是让少数人拥有,就是要让中产阶层的人数多起来。中产阶层的人数占有的比重大,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消费和投资,通过国内的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张先锋认为,这一提法从理论上来讲,还进一步明确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过去人们将劳动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忽视了资金、技术、管理等非劳动因素也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甚至在“财产性收入”和“不劳而获”、“剥削”之间简单地画上了等号,显然是不科学、不完整、不切合实际的。   努力提升我省居民财产性收入   目前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我省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则更低。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仅为1.5%,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此,张先锋表示,对大多数安徽人来说,财产性收入基本上就是存款,一部分人有基金、股票、债券、房产、收藏品等。目前安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更小,同时也意味着我省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还有很大空间。   但对于安徽而言,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张先锋认为,根据安徽的实际情况,一是还要大力增加居民收入,只有居民收入提高,其他性的收入如工资收入、经营性收入才可能更多地转化成财富;财富多了,才可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首先是要有财产才行。因此,对于安徽来讲,加快经济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因为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由于经济发达,居民财富量大,财产性收入比重也就水涨船高。而居民财产性收入总量大,可支配收入就增加得快。   其次,安徽还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房地产市场,培育完善民间租赁市场等,这些需要地方政府具体去制定合理的规则。   再次,安徽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使居民最大限度地增加财富,并加强对居民合法财产的保护。同时,还应放手让包括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等在内的各类群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参与到全社会的生产活动中去,以获得更多财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