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唐代徽州就有“足球场”?

作者:朱礼文 文章来源:安徽商报 点击数: 日期:2007-12-10 9:15:01            黄山市徽学研究专家洪少峰近日在徽州文书研究中发现,从唐代至清末,皖南山区的徽州曾有被称作中国足球的“蹴鞠”运动场。他的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体育史提供了又一重要史料。目前,他的研究成果《徽州家谱中的足球场》一文已经刊发在黄山市文联《黄山》杂志的创刊号中。   黄山市徽学专家洪少峰研究发现,徽州文书《武陵吴氏重修宗谱·武陵基址图》将一块与寝庙建筑相对应的空地标注为“球场”,这一字样在整幅版画插图中十分醒目。武陵在黄山市祁门县境内的历口镇,属古徽州一府六县范围。   在古代文献中,球场一词在《资治通鉴》中出现频率最高,古代的球场往往是纠集军马的基地,也是军训和家丁操练的地方,然而根据《清史稿·唐治列传》所载“祁门无兵,依山为城”,既然兵防皆无,本不产马又无需战马,球场的用途就可能是用于马球比赛或蹴鞠。武陵是一个以家族聚居的山区家族自然村,不具备出现规格等级较高的马球运动的可能,而球场就应用于蹴鞠运动,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关于皖南生活的史料均有所提及。   据了解,“基址”即村落阳址,又称“舆地图”,通常是指一地在建设规划之前对布局的规划,与现在人所说的规划示意图类似。《武陵吴氏重修宗谱·武陵基址图》重修出版在清代光绪年间,洪少峰观察《武陵基址图》发现,该图将武陵一地的建筑分布图和地理形势分布图合二为一。结合历史,武陵建村在唐代中后期,《武陵基址图》中,球场是与田地、住宅、宗庙一同规划的场地,洪少峰因此推定,从唐代到清末,这个球场就是村里非常重要的体育设施,是家族图谱需要重点标注和保护的运动场地,因而作为“蹴鞠”运动的场地可能性很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