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记者陪同女儿在新华书店购买复习资料时,看到该书店内有一名看上去只有10岁左右的小女孩随手在店里的柜台上拿了五六本杂志,来到收银台前结账。小女孩如此慷慨的举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看到那小女孩购买的是一些游戏和卡通杂志。收银员一结帐,总金额为81元。
小女孩很潇洒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100元钞票递给了收银员。在收银员打票和找零之隙,记者很好奇地问小女孩的年纪。她说她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在该女孩离开店后,记者和店里的一位营业员谈起这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够有这么大的消费?”营业员回答说:“像这样的情况多得是,这个小女孩买得还算少的,买得多的一次性买好几套价值100多元的名著或者漫画书。”
就算像记者这样的成年人一次性花费100元一般都要考虑再三,但是这个只有10岁出头的小女孩独自一人钱花得竟然这样潇洒,这样自若,在营业员的眼里居然是正常现象,这够让人感到惊异的了。
因为是周末,记者在一些大商场暗访时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买东西。一些文具虽然价格不菲,但销售却异常火爆。吴越街一家文具店的售货员对记者说:“来此买文具的主要都是小学生,那些带卡通图案及造型别致的文具特别受欢迎。”
这位营业员还向记者介绍说,在这里销售的铅笔盒,按价格分为四个档次,铁皮文具盒最低8元左右,高的则达四五十元,有四十多元一把的高级削笔刀和六十多元一套的精美彩笔。但是依然还有一些家长不时地要求他们拿出“更好”的进行挑选。一些小学生对卡通人物的品牌文具尤其钟爱,一套文具买下来,包括文具盒、笔、书包等等,最高花费在200元左右,最低的也要50元。但是家长却毫不吝惜,一位陪同孩子来买文具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只要孩子高兴,买贵一点的就贵一点吧。”
年纪小的学生买文具,年纪大的学生的购物方向日趋时尚化。开学时期,电脑、手机、MP3、随身听等则是他们钟爱的对象。
家住滨湖苑小区的谢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上初二,在开学的时候,儿子便缠着她要一个诺基亚的手机,原因是他们班上有几个同学都有手机,有的还是带摄像头的,如果自己没有,就落后了。谢女士没办法,只好为儿子买了一个。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学生群体是一个无收入却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特殊消费群体,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消费生力军。在校学生目前仅属于低端消费群体,但几年以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市场购买主力。于是各个厂商不遗余力地促销,既宣传了产品,又能培育用户群的品牌忠诚度,扩大潜在用户群。学生族群拥有一定的消费知识,同时是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活跃群体,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不仅是家长的问题,也是教育界应当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