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国锋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日期:2007-12-17 9:34:25
资料图片:李毅中、张宝顺、孟学农、王显政在事故现场连夜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李毅中斥洪洞出事煤矿:什么六证齐全,是五毒俱全
对付矿难这个“顽疾” 还须给监管缺位下“猛药”
长期越界越层、非法盗采;违规作业、以掘代采;管理混乱、严重超员超产;蓄意迟报、盲目冒险施救扩大了伤亡……山西洪洞瑞之源“12·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逐渐查清。人们在为105条生命叹息的同时,不禁要问:这个“五毒俱全”的煤矿为何还能六证齐全?煤矿六证对煤矿生产在市场准入、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着严格规定,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基础管理作用。然而,它在瑞之源煤矿真正起到这些作用了吗?
据调查,瑞之源煤矿核定年产能为21万吨,安全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只允许采2号煤层。但实际上矿方2005年就开始疯狂盗掘9号煤层,去年的实际产量就高达50多万吨。而从国务院调查小组最新的调查结果看,今年6月7日,相关国土部门还曾委托中介到该矿检查检测,但“并未发现”存在越界盗采行为;而就在11月下旬,距事故发生不到10日,县、市的煤炭监察执法大队又曾先后3次对该矿检查,同是既没发现盗采现象,也没发现存在重大隐患。
同样在临汾市,今年3月28日,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6人遇难;5月5日,蒲邓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8人遇难。后经调查发现,这些事故同样是六证齐全,而事实上“五毒俱全”。
对于证照齐全但存在问题的煤矿,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归责于黑心矿主的巧妙作假。然而,大量的调查事实说明:相关部门监管执法不力、打击非法违法不力的问题,同样触目惊心!而且,这种情况越到基层越为突出。
一位在基层安监部门工作的朋友坦言:只要相关执法部门肯下决心,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其实并不难发现。为什么事故调查组一两天内就发现的众多问题,基层那么多监管部门长期却“未能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是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导致基层执法部门下不了决心,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使监管部门和矿方的关系扭曲变质,前者对后者存在的问题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分析洪洞“12·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时也指出:惨痛悲剧反复重演,说到底是安全监管主体职责履行不到位,深化攻坚和专项整治的决心不大、措施不力。
回到煤矿六证上,作为煤炭生产的“行政许可”资质,其严肃性不言而喻。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安监总局等六部门还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煤矿“六证”有关中介机构的监管,切实落实中介机构的相关责任,坚持“谁评价、谁负责”,“谁评审、谁负责”和“谁检测、谁负责”的原则。然而,一些地方在各种不正常关系的干扰下,发证前的条件审核被徇私敷衍所取代,发证后的监督执行变得苍白无力,矿主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跑证”、“换证”……
抓好安全生产主要是落实两个主体的责任,即安全责任主体和安全监管主体。但从安全生产监管实践来看,相关部门对监管主体的约束还不到位,在追究事故责任时往往重责任主体而轻监管主体。近日,国家安监总局和中纪委发布了《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施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监管主体和相关领导的违纪行为进一步作出明确处分规定。一些地方还陆续出台了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制。确实,对付矿难这个“顽疾”,仅把目光盯在矿方远远不够,还须给监管缺位下“猛药”方能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