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祥新 文章来源:周祥新 点击数: 日期:2008-1-14 10:06:02 因为绿色、生态,安徽农特产品在各类农交会及超市中,正受到上海市民的追捧。上海市农委副主任严胜雄也是这一追捧者之一,在她看来,“安徽的生态环境好,所以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安徽已成为上海重要的农特产品供给者之一。 沪上市民追捧安徽农特产 “我平时在家爱喝安徽茶,而且安徽的小核桃、麻油、炒货,都是我家的生活常用品。”作为上海市主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严胜雄一直对安徽农特产品倾心不已,据其介绍,安徽农特产品早就受到了上海市民的赞誉。 严胜雄的观点在此前刚刚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证。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上,开幕首日即吸引了5万上海市民前来参观采购。肥西一家畜禽养殖企业,带来了2万枚鸡蛋和200多只土鸡,结果一上午全部售空,一位上海市民说,“我每年都来参加这个农交会,这已经是第八次了,家里人都点名要买安徽货。” 合肥的炒货、巢湖的水产、黄山的茶叶和宿州的大米等,据严胜雄介绍,安徽从2000年开始在上海举办农产品交易会,已成为上海农展办得档次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这也显示了近年来安徽省农业加快崛起的态势。 青山绿水孕育优质产品 严胜雄近年来多次来安徽,“安徽的青山绿水让我深深陶醉,安徽的生态环境太好了,所以生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据记者了解,现在安徽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特产品已达600多个,绿色食品500多个,农特产品质量、档次大大提高。“而且安徽农特产品的包装档次越来越好,自然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皖沪两地交通距离并不远,安徽农特产品运到上海后,既新鲜营养又不“打折”。 安徽农特产品受到上海市民热捧,并不是近年来才刚刚开始。在计划经济时代,安徽农特产品就曾占领了上海市场13的天下;但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时,安徽农特产品因营销力度上的乏力,市场份额逐年下滑。近些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农特产品营销工作,通过举办各类展会,开展农特产品认证工作,扶持流通企业发展等,安徽农特产品重新赢得了上海市民的认可,不仅在农交会上受到热捧,还打进了上海各大超市。 沪资追投安徽农副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300家安徽农业企业在上海注册公司或设立办事处,2006年,安徽农特产品在上海市场销售额达70多亿元,大米、食用油、茶叶、面粉、蔬菜、水产品、禽肉制品、炒货等十分畅销。不仅如此,据严胜雄介绍,近年来因为看到安徽农副产品的市场价值,一批沪资频频注入安徽农业领域,目前约有近百家上海企业或个人在安徽投资农业领域。 就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农交会上,皖沪两地就签订了26个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达43亿元,两地农委和有关单位还签订了多项加强农业合作的协议。严胜雄为此也表示,“作为上海市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之一,我真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安徽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市场,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也推动安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