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琰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日期:2008-5-15 9:06:55 央行昨天发布《2008年中国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简称《报告》),表示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 《报告》指出,当前抑制通货膨胀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一是2008年政府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从紧货币政策初见成效,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逐渐显现。二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和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三是多数制成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四是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主要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一旦美元贬值态势逆转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但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未来一段时间物价仍可能高位运行。 这是因为:一是食品涨价可能继续带动cpi上涨。二是必要的资源价格调整及劳动力成本提升构成价格进一步上行压力。三是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投资反弹和货币信贷扩张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可能。四是受美元贬值及投机活跃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维持高位,对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五是通货膨胀预期仍不稳定,也会推动通货膨胀上升。 针对上述情况,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工具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稳妥运用利率工具。 《报告》同时指出,要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均衡放款,防止贷款过度波动。《报告》认为,加强信贷调控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主要是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必须加大结构改革力度,尽快在平衡增长的治本方面取得新突破。 央行防通胀暂弃加息 抑制通货膨胀无疑很重要,但又不能过度加息,两难之下,央行决定本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6.5%。尽管昨日出炉的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8.5%,较上月出现反弹,但央行在选择防通胀工具时,仍然暂弃加息,而选择了力度稍弱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眼下助推cpi上涨的因素正从食品转向非食品,但全面通胀的风险并不大,是否加息仍需观望。 央行频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后 就在国家统计局12日上午宣布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5%后,中国人民银行下午随即宣布,决定自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