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力 吴林红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数: 日期:2008-6-12 9:07:35 因为援建,我省最优秀的钢构企业云集都江堰,他们承担预计1.3万套安置房和59所过渡校舍建设任务。千里之外,安徽企业用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支撑起灾区重建家园的希望。 “我们也要做‘铁军’” 6月11日中午,都江堰灌口镇塔中联中工地,忙了一上午的工人正在抓紧时间吃饭。身穿红色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走进现场指挥部。这就是安徽鸿路钢结构公司董事长商晓波。 从6月6日来到都江堰,商晓波没离开工地一步。他们公司分别承担了我省50%安置房和40%过渡校舍的生产建设任务。在灌口镇飘扬的解放军某部“铁军”旗帜,让这位35岁的企业家备受鼓舞。“我们也要做‘铁军’!”商晓波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去想压力有多大、困难有多少,我只想和大家一起往前冲……” 据省建设厅负责同志介绍,在遍布都江堰的援建工地上,鸿路、富煌、新鸿伟、联友、瑶海、伟宏、中艺等钢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大多来到了第一线。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累了钻帐篷里睡,他们和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我们不是接工程做项目来的,而是响应号召来救灾的,吃点苦受点累都是自愿的。”就在前一天晚上,安徽新鸿伟钢结构公司总经理靳常清还睡在指挥部的桌子上。 一些住在工地附近的群众赞叹:“为了支援我们灾区,这些千万、亿万富翁吃住都在工地上,令人感动……”安徽富煌钢构公司董事长陈俊斌说:“不论个人还是企业,能为灾区尽份心、出份力,吃再大的苦都值得。” 打赢这场“重建战” “这次参加援建的安徽钢构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安徽省支援灾区前线指挥部指挥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牛弩韬说,“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14家企业肩负6600万安徽人民的重托,不怕困难,将援建工作当作政治责任和任务来认真完成。” “我们公司承担的小规模安置点很多,有些点往往只有几套、几十套安置房,且分布在方圆30公里内。”靳常清说,查看一遍12个工地就要跑50多公里,施工成本和困难大大增加,但公司上下毫无怨言。 材料早就运到,却没有施工点;有的施工点经常变化,企业的材料拉来拉去,成本上升。“因为这些,我们企业做了巨大牺牲和奉献。”省建设厅厅长倪虹说,但所有的安徽企业都以一种感恩的心,去化解矛盾,克服困难。 勇担社会责任,不计得失,很多公司都推掉订单,集中精力保障灾区建设。“有些企业的订单还面临着被投诉、索赔的风险,但为了灾区重建也顾不上了。”省建设厅副厅长李建说。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1.3万套安置房和59所过渡学校的建设,这是所有公司都未曾遇到过的“硬骨头”。“一般90天完成的工程,在这里10多天就要完工。”安徽联友钢构公司董事长岳子辉说,“这就是一场战争。”为此,联友30多名优秀管理人员奔赴一线,从副总到项目经理到水电工,整个流程的管理人员配备齐全,“就差把公司搬到灌口了”。 为抢工期,新鸿伟不惜代价,让30名工人坐飞机赶来工地;富煌公司管理人员全部睡在工地;瑶海公司一线工人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别的工程尚未完工,很多企业就将优秀的工人抽调入川……截至6月11日,鸿路已投入1500万元,联友接近3000万元,新鸿伟约1500万元,安徽各公司投入约2500名建筑员工奋战在一线,预计等全部工程完工后,14家企业的总投入将超过6亿元。 在援建中体会“回报” 在合肥援建工地,成都军区后勤部门主动送来4辆部队野战炊事车为1000多工人做饭;端午节,很多当地居民到工地慰问,送水送饭;当地母女三人到工地义务为工人洗衣……“企业真心地回报社会,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岳子辉说,在援建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企业家赚钱的目的是创造价值。”商晓波说,越是大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重,对社会的回报就要更多,在回报中,企业家的劳动价值得以实现。 “等孩子们搬进过渡校舍后,他们知道这是安徽援建的,这不仅展示了企业的形象,而且代表安徽的形象。”牛弩韬说。 事实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支持。“2003年鸿路资产只有几千万元,现在达到10多亿元。没有全社会的支持,这样的发展不可想象。”商晓波说,因此企业回报社会责无旁贷。在灾区重建中,安徽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身体力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在回报社会中体会财富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