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月21日,市委书记朱读稳在太湖城西乡方洲村双河组李金德家,了解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使用情况。 刘辉 摄
2月21日,市委书记朱读稳率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太湖县和望江县,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三农”工作,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及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进行调研。副市长韩冰陪同。
在太湖县,朱读稳一行先后考察了五千年文博园、县经济开发区、城西乡方洲村农业生产和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情况;在望江县,考察了长岭镇新区及工业集中区企业、华阳镇陶寓村土地流转及农业规模经营示范片、县经济开发区,并到农户家走访。在两县分别召开了县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有关县直单位、乡镇、村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朱读稳等同志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不时询问所关心的话题。在深入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后,朱读稳指出,全市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条主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把握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真金白银支持农业,真抓实干建设新农村,真心实意关心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朱读稳指出,去年以来,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仍取得了好成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上来,充分发挥优势,大胆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进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业农村发展平台;着力构建市场体系,活跃农村消费市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搞活农村发展体制;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夯实农村民生工程;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切实增加农民财富,确保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朱读稳指出,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贴近需求加强服务,我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他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坚定不移促进劳务输出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多做贡献。要研究制定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扶持政策,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推动建立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的长效机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和县域经济,大力拓展新兴服务业,为广大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强化平台建设,通过规划建设更多的农民工创业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载体;要优化环境,改进服务,努力使创业园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要加强对外出就业和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服务工作,努力扩大就业,为农村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朱读稳强调,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加快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保护和激发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稳定农业生产,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启动实施粮食增产规划,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提高种粮农民、涉粮部门和产粮大县三个积极性。要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着力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要着力提升农村民生工程,加快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搞好民生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衔接,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要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类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等微型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业农民融资难问题。要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推广强农惠民政策及资金管理新机制。
朱读稳强调,做好今年的“三农”等各项工作,困难不可低估,但机遇也十分难得。我们要倍加珍惜推进安庆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环境,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进,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持之以恒改善民生,落实责任保持稳定。招商引资是我们实现加快崛起的有力举措,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风吹浪打不动摇。要及早做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相关前期工作,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