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

"泛长三角"让更多皖人拼搏上海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右〕与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陈平田为“皖人会馆”揭幕 吴理 摄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泛长三角"概念。随后,2008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泛长三角"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于是,从长三角到泛长三角,一个新的时代就从此开启了。     "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由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16座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泛长三角"是经济地理概念,现在比较认可的范围指的是5省1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
    无论是长三角,还是泛长三角,上海都是这些区域的龙头。
    随着"泛长三角"概念的深入,更多皖人纷纷在上海安营扎寨或成立组织。
    4月16日,由皖籍商人金丛安、金四海在上海徐汇区天钥桥路创办了"皖人会馆",主要为在上海的240万皖人叙乡情、谋发展搭建平台,只要凭安徽的身份证就可以在这里享受徽派特色的服务,品徽菜、饮皖酒、赏徽派文化,从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5月30日, "上海安庆宜秀经济文化促进会"在上海宣布成立,在上海的安徽安庆宜秀籍200多位老乡聚集在上海奥林匹克俱乐部畅叙乡情,共谋发展,他们共同认为,"促进会"为他们回家探亲访友和报效家乡搭建了一座桥梁,更是安庆市宜秀区自觉接轨大上海的一个绿色通道。"促进会"的成立对宜秀区政府和宜秀区人民,以及在上海的宜秀人来说,都是大喜事和好事,通过促进会这个平台,在上海的宜秀人可以不断向家乡传递上海信息,为家乡招商引资;同时,在上海的宜秀人可以借助促进会的牵线相互认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好地在上海工作和为上海经济建设服务。
    据了解,皖沪两地经委签署《关于皖沪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后,安徽目前已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第一阶段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第二阶段突破粤闽,拓展港台;第三阶段依托大企业和重点产业面向国际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业配套协作。上海拟转移各类项目近300项,根据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节能减排要求,安徽已从中挑选了100项分配至各市经委具体跟踪落实,重点推动两地在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分工和协作。
    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提供项目信息,目前,安徽省蚌埠市、芜湖市、安庆市、池州市、滁洲市、淮南市、巢湖市、黄山市等市已在上海开展10多场次的招商引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已进行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近百个,到位资金近100亿元。
    安徽与上海一水相连,人缘相亲,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市约1800万人口中就约有240万安徽籍人,也就是说在上海工作的8个人中就有1个是安徽人;在上海民营企业中约有2万多家企业系皖人创办;在上海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分布着皖人……安徽人在上海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一股巨大力量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成绩,甚至连世界华人总商会会长李农合也在呐喊:"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安徽人的地方,也就是华人经济最活跃的地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