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游记攻略 >

不再寂寞的天柱山——记联一队登天柱山

不再寂寞的天柱山——记联一队登天柱山

转自钱塘在线  此文章为转载如有侵犯作者本人隐私请联系我们删除 TEL:18155662228(安庆热线)

    一个月前,黄队已很辛苦地在筹备联一队登天柱山的活动了。825日至826日,我们成行。早晨530分,晨露尚未蒸发,赶早的34个队员已整装待发,近9小时的行程,一路顺风,直达安徽潜山。

    如果要在中国的版图上,寻找安徽潜山县恐怕要费一番眼力,因为它并不起眼;但,你要是寻找安徽天柱山,潜山一定能很快找到,因为它有天柱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祭拜天柱山,封天柱山为南岳,试想当年的盛况,皇恩浩荡,天柱贵尊。到隋炀帝时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被皇家冷落,各路“神仙”却照旧拜访,伫留:风流倜傥的周瑜出生在这里,“二乔初嫁了”的故事,家喻户晓;王安石、李白、黄庭坚……前前后后的名人雅士都独有情钟于天柱山。可见天柱山的诱惑与魅力!不进此山,你不知游天柱山之乐,且一句两句,难以叙尽。又何况余秋雨“寂寞的天柱山”一文中,纵横经纬,将天柱山一一详尽。但,他没有登顶天柱山,不可不为一遗憾;可能也没有去“三祖寺”“ 石牛古洞”,也留下一遗憾。他的感受一定不全。这次我们游天柱山的活动,黄队安排得很周全,抵达潜山后,尚有23个小时的空档,还带大家去了上述两处景点。

    “三祖寺”“石牛古洞”,其实是天柱山自然,人文精华的一部分。赵朴初题词的“古南岳天柱山”大门矗立在“三祖寺”外,“石牛古洞”旁依“三祖寺”。联一队34人也做了一回“大家”,敬拜天柱福洞,参观“三祖寺”和“石牛古洞”。

    很多人喜欢“禅”,“禅”是觉悟之后的开启,醒悟。始建于南朝梁的“三祖寺”就是禅宗三祖传道禅法,圆寂之地。据记载,天平二年(535),二祖遇见了僧璨三祖。当时,三祖”是个居士,且身染重病,礼拜二祖后,听了祖师的开示,皆依一心而佛、法、僧。他一生谨遵师旨,韬光养晦,唯僧道信,立化而去(扶着树枝举手圆寂)。他留下的《信心铭》字字珠玑,静心领悟,受益无穷。可惜,我们多有烦尘之心,悟心不到那个境地。

车一过安庆长江大桥大家就兴奋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南岳天柱山牌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説来我们与三祖寺也有缘,“石牛古洞”的西侧有一条幽静的小路,树影婆娑,十分阴凉。走在这条小路中,已经忘记了外面火辣辣的太阳。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条上山的台阶路,“那个塔是不是就在山上?”老葛、我、音乐母女就势拾阶而上。三祖寺的围墙沿山而筑,就在我们的身旁。哟,一块石头靠墙,看来有人曾翻墙而入。“翻墙,总有失身份,看看能不能有边门。”台阶走到底,是一条平坦的汽车路,直接可从大门进入三祖寺。寺庙的边门倒有好几个,不过都紧闭着。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轻轻敲响一扇铁门,没有想到,竟有一位老妇人应声走来。我们説:“开开门,让我们看看那座塔。”老妇人转身取来钥匙,打了开门,也没有説什么。我心虚,朝她手里塞了十元钱,説:“我们看一会儿就走。”后来,音乐告诉我,那老妇人将十元钱,放进了功德箱。好像鲁迅的“一件小事”一文中的“我”! 刚才那个世俗的行为,只能让自己汗颜。在这个善良的虔诚的老妇人面前,我除了自省,没有多余的话可説。

三祖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觉寂塔塔底层南窦内置有三祖像,俗称三祖塔。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御史大夫张延赏奏请朝廷,赐名觉寂。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毁塔。公元847年复建。今之觉寂塔,唐代基座,明代塔体,宋代相轮。塔高30余米,78方,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出入相制,外旋中空。顶刹系有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极具建筑艺术之价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立化塔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牛古洞”紧挨三祖寺,门票五元钱,我们爽爽快快地掏钱,爽爽快快地进门。不过,门口的一只大公鸡,真漂亮!我们纷纷大开镜头,拍照,弄得大公鸡不知所措。

  “石牛古洞”即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别看它身居幽谷,级别可不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长约400米,宽约17米,溪石、崖壁上,尚留存300多方自唐代以来1200余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唐李翱、李德修;宋王安石、黄庭坚、明胡缵宗等名人雅士的题刻,显得格外珍贵。最大价值要数山谷一石洞前一块状如卧牛的巨石,北宋人黄庭坚曾坐此读书。巨石上刻有黄庭坚的诗和同时代大画家李公麟所绘的黄庭坚坐于石上的画像。现,石上画像仍清晰可见。可是,我找来找去,找不到,便放弃了。事后,感到十分遗憾。可能再找一找,或许能见到那个宝。就差猪年、这么一步,关键是没有坚持。

    大家在山谷玩得开心又有个个意义:有的低头数溪石,找刻石;有的手指岩壁认读诗文;有的摆PS,留影,最后我们自由拥坐,绽开笑脸,来一个集体合影!而纯真的小浪,小音乐,笑得最灿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牛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刃锁云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柱山日出

    几乎一夜无眠,大概太激动,,凌晨2点我就准备起床,怕睡过了头,赶不上趟。344分汽车开往天柱山山脚下,与开车规定时间相差14分钟。举头望星空,满天的星星眨巴眨巴眼。我们禁不住又感叹:城里家门口再也看不到天上的星星,五光十色的灯彩,可反映一个城市的繁华,但也带来喧哗,失却因有的宁静。夏日的风燥热,而此时吹来的风却有点潮润润,久违的凉快我们享受到,痛快!幸亏附近养狗不多,没有听到狗吠声,否则一队人马进山,将扰动多少人。灯光一晃一晃,唯有不断的喘息声,“我们如鬼子进村,悄悄的”,“这才叫刺激,特有感觉。”感觉这个东西,有时候很奇妙,你要千方百计地找,找不到,而不经意中却来了;但,有时候却非要你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我们上天柱山的这一段路程,感觉就是这样。

    晨曦渐渐地开明,台阶越来越陡,气力慢慢地消耗。我们如急行军,分分秒秒都不漏,为了能看到天柱日出。知足三人,人中人夫妇,我和老葛走在前面。毕竟体力有,我都感到人发软,头发晕,旁边的小何一边问候,一边等候,关切之情让我感动。抹了点白花油,手脚并用,爬山上了大天门,可只拍摄到天边的红太阳,有点遗憾,要是没有路中的“插曲”,一定能看到这样的美景:“每当晨曦初露,旭日东升之际,整个天柱黛峰翠岗,漫浸在绯霞紫雾中,变化万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初阳映照,天柱山以它最美的最生动的芳姿迎接赶早的登山人。你看,山峰、怪石、奇松渐渐苏醒,伸展身躯,展露容颜,游移在天与地之间。在我看来,个个都是有生命的物体,日月精华浸润,奇特,美妙。我们沐浴在金辉里,坐拥天柱山,顿时让人清明开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蜒蚰石:紧贴崖壁,玉润臃呆,顶端伸出的两根触角,蠕蠕上攀,欲上峰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不经意中拍摄到眼前的石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打鼓峰:巨石浑圆,如鼓似球。我看可叫天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棒打不散的鸳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飞来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柱山的每一处景都定格于我们面前,让人惊叹不已。天柱山的山体雄伟奇特,中天一柱以气吞山河之势,屹立于天地间;刀劈斧削般的岩壁从峰顶落到脚,一气呵成;大气之中又不乏细微,如蜒蚰石的触角,百步云梯峭壁的角辫还有连峰上的“双乳”,真奇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皖伯峰説是天柱山属春秋皖伯封地,后人为颂其德政,以峰喻人,缅怀纪念。又有人称皖公神像,如栩栩如生的长者画像,额头、眼睛、鼻子、嘴巴、下颚、脸庞,清晰逼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柱山的松,依峰而立,哪怕石峰间只有一丝缝隙,它照样舒展虬枝,乐呵呵地长;松林叠翠,或黛绿,或碧绿,那绿的浓,好像要滴下来!黄山松,九华山松,天柱山松,不畏严寒酷热,不论生长条件多艰苦,总是以极强的生命力挺立在悬崖峭壁。可谓劲松不倒,这不就是一种精神品格的写照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青龙峰眺望炼丹湖,四峰环抱一湖,如出水芙蓉,轻曼飘逸。清晨的炼丹湖,没有其他游人,我们几个坐在湖畔,看着水中的青山翠林,水中的蓝天白云,心静如水。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左慈炼丹遗址:左慈方士(生卒无考),东汉末年庐江郡(今潜山人),我国著名炼丹家,大魔术师。《后汉书·本传》说他“能变鲈鱼,隐身遁形……公元190—195年,左慈隐身精思天柱山修道炼丹,这里是他隐山炼丹的一处遗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刘源纪事石刻:“大宋咸淳元年,奉本朝阃命,措厝山寨,保聚生民拾万余众,?历拾余年。北朝军马屡次攻打,保守无虞。民户春耕,冬则入寨。寨长同安郡土豪刘源叔清,鼎建统制宁宗达崇道。”9行楷书68个字(阴刻),真实记述了潜山土豪刘源与南宋朝廷官员宁宗达联合率军抵御元军入侵,护地保民的事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柱峰:海拔1488.4米,壁立千仞,立地顶天,直插云霄。绝顶之阳,赫然横书“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字均1.5米见方。前者系清代都统李云麟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所题,本地采药农民贺良谋、贺良佐刻;后者系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所题,由贺氏后裔贺来滨、贺来潮等人合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双乳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东大门到天柱山庄,再下索道出东大门,我们整整荡了一个圈。天柱山的峰,石,松,湖,尽收眼底,赏心悦目。纵观天下名山,不外乎融通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历史文脉之美。天柱山,古南岳高贵的血统事实存在,纪元大事,美文好诗,隽永流芳。中天一柱,万峰齐雄,自然造化,一切皆成。在回杭的途中,坐在车上,品味天柱山景区的全部,我忽然想到,天柱山不会也不应寂寞。怎么説?当人们物质生活还十分贫乏时,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似乎很遥远,何况游玩天柱山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天柱山的山民也绝不会在山道边卖5元一条花花斑斑的“娃娃鱼”(其实是一种叫鲵的鱼),买自家种的金黄色的玉米,黄瓜和山上采撷的野果,因为山道上鲜有游人。而今人们生活需求基本饱和,精神需求的越来越高,休闲旅游,登山赏湖,从国内走出国门,“胃口”越来越大。天柱山的资源,得天独厚,怎么还会冷清寂寞?想想百步云梯上的游人,天柱峰上的闹猛,联合队的多次造访,天柱山已经不寂寞了。故,也就有了联一队登天柱山的记录——不再寂寞的天柱山

    天柱山的登山活动,可説完美无缺。三块景区一个不拉。两天活动,拉近了队员间的距离,增进了友情,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得到锻炼。黄队和夏大姐为这次活动付出的辛苦最大,非常感谢;谢谢奔腾不息,孔师傅,尽心协助,服务队友;同时也谢谢全体山友,共同努力,以致活动安全顺利,圆满结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