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间,北京奥组委为实现“两个奥运,同时筹办,同样精彩”的承诺付出了心血。开幕前夕,北京残奥会各竞赛场馆及残奥村等非竞赛场馆无障碍设施全部达标。场馆内的标志、景观及功能用房、体育器材与辅助器材等设施设备顺利完成从奥运会到残奥会的转换。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实现了通行无障碍。残奥会期间很多细节令人动容:轮椅观众进入场馆接受安检时,安检员都是蹲下乃至单膝着地,以使自己能够用目光与观众交流,目的是让残疾观众感觉到应有的尊重,心情愉快。这样充满人性光辉的细节,在残奥赛场内外,随处可见,向世界呈现了一座爱心之城。图为2008年9月15日,英国队在残奥会轮椅橄榄球半决赛上场时向观众展示“谢谢中国”的书法条幅。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图为2008年9月16日,天空下着小雨,场馆志愿者在帮一名残奥轮椅运动员推车,而这名运动员主动为她撑伞。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图为2008年9月16日,残疾人志愿者路蒙佳(左)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的信息服务亭帮助观众指明座位。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图为2008年9月12日,一名志愿者在盲人门球比赛的看台上举起“请保持安静”的牌子。要求保持赛场安静是盲人门球比赛的特殊规定之一。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图为2008年9月6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演练,对残奥会服务礼仪、残疾人服务常识等进行最后的强化。新华社发(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