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民族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教育部批准立项筹建的东北民族学院,1993年7月开始招生办学,1994年招收本科生,1997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定名为大连民族学院。学校地处黄海之滨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设立的唯一一所民族高等学校,是国家民委直属普通高等学校之一,2006年4月实现了国家民委、辽宁省和大连市合作共建。
大连民族学院以服务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办学宗旨,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为目标,积极探索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方式与途径,在民族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整体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少数民族科技、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以科学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工科、应用学科和民族学科为主要特色,构建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条件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11868人,少数民族预科生247人。在校学生中有56个民族成份,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2%,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5%以上。至2008年7月,大连民族学院已有11届本科生毕业并授予了学士学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920人,其中专任教师63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6.5%,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5.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4.6%。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国家民委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专家9人,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0人。学校有相当部分的骨干教师具有多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经验,现有博士、硕士生导师58人。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建成经济管理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部、体育教学研究部、民族干部培训部等14个二级学院(部)和40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化工、日语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族学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2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大连市生物化学工程技术中心和大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1个。学校积极搭建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科共建,目前联合培养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3人。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面向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方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五年,共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63项,累计科研经费3600余万元;在国内外各类专业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738篇,其中459篇被SCI、EI、ISTP等收录;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207部;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18项。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1项,国家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多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和调研成果三等奖。同时,学校还为民族地区提供了多项科技服务,先后培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基层民族干部79期,共3400余人;为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学院、对口帮扶辽宁省民族自治县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大连民族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其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等级。而优质生源则为本科生招生提供了保障,部分专业在内蒙古、吉林、河南、河北进入第一批次录取;2008年22.8%的新生录取成绩达到或超过了所在地区第一批次控制线,文科生录取成绩平均高出所在地区二批次控制线46分,理科生平均高出41分。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万余人,大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志愿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来自新疆和西藏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全部回到当地就业,对促进民族和谐与边疆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1年以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0%以上,协议就业率超过85%,位居全国民族院校首位和辽宁省高校前列;40%以上的毕业生供职于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和高科技企业;10.48%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国家“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占58%。学校还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生物工程紧缺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大连市IT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个;辽宁省精品课、优秀课13门。各民族学生中有2320人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06年本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又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捧得辽宁省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2008年又获得第二名;在2008年国际微软“创新杯”(2008 International Microsoft Imagine Cup)科技竞赛中,本校代表队获得中国赛区第一名和全球比赛的第二名。
大连民族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值8.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其中生均设备值达1.2万元;图书馆藏书215.5万册(纸质图书91.5万册,电子图书124万册),中外文期刊1411种。正在建设的位于大连市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金石滩校区也将于2009年投入使用。
大连民族学院不断推进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的进程,成为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新西兰等30多所国(境)外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2+2”、“4+1”等多种形式的互派留学生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在校留学生200余人。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82项,项目总经费达到7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