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一辆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徐徐开进桐城市双港镇福桥村中屋组农民汪剑峰的中稻田里,不到半小时,一块田就收割完毕。这时,一个粮食收购大户开着大货车来到田边,将稻谷装包、过秤、上车。1.13亩水稻共收稻谷850公斤,一亩多田的稻谷卖了1500多元,老汪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市是水稻生产大市,常年水稻栽插面积均在580万亩以上,在全省各市中居第二位,总产260万吨以上。今年,在国家惠民政策引导下,各地积极推广秋粮增产技术,在灾害频发情况下,秋粮仍然喜获丰收。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全市秋粮播种面积461.53万亩,总产190.81万吨,分别比去年实收增2.96万亩、1.59万吨。像汪剑峰那样的农户还真不少,在安庆的广袤的大地上,机声隆隆,到处是欢歌笑语。望着沉甸甸的稻穗,农民的喜悦之情挂在脸上。获得丰收的农民积极交售余粮,在稼仙米业公司、联河米业公司的仓库旁边,交售余粮的农民排成了长队。 在国家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广标准化、集约化、轻简化、机械化等农业新技术,使粮食生产从单纯的追求产量变成在努力提高产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不断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农民的思想观念由种植土地向经营土地方向转变,据统计,全市粮食作物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0%,其中,水稻标准化生产占30%左右。粮食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迅速,到2008年底,全市种植3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达到7858户,规模种植面积99.5万亩,规模种植户的商品率达到99%。全市粮食作物免耕栽培,水稻直播、抛秧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收割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水稻机收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左右,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达到20多万亩,占小麦面积的30-40%;农田机耕占80%左右。 农业科技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粮食总产的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随着粮食出现结构性过剩,卖粮难、粮价下跌的情况出现,我市将粮食作物的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目标由追求高产转向主攻优质,粮食作物优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9年全市优势粮食作物面积仅占55.20%。到2008年,主要粮食作物的优良水稻种植面积555.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0.06%,其中高档优质品种种植面积388.3万亩。 过去人们食用的大米饭几乎都是粗糙色暗、营养单一,淡而无味。如今的大米色泽晶莹、营养丰富、柔软可口。市民们都高兴地说:“现在的米饭不再难吃了。”随着优质稻产量不断提高,其加工、销售工作也不断改进,优质米品片陆续登场,如桐城市的青草香、怀宁县的稼仙、潜山县的渡民、枞阳县的浮渡山、望江县的联河等品牌的大米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部分品牌还远销上海、广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