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开发区彰显“国字号”特色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10月份引进的物联网及无线通信系统核心产品研发项目,到2010年12月初,员工们已能安静地在开发区提供的2000平米的标准厂房里装配作业了。投资方美籍华人何世平博士对从深圳“迁至”安庆发展充满信心。他说,不仅仅是看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诸多优惠政策,更看上安庆人办事务实、热情的作风。
引进亿元项目14个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步骤。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斌用一连串数字道出了“打基础之年”的收获。截至2010年12月底,市开发区签约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达75.23亿元。其中,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三网融合产业园项目、皖江总部经济示范区项目、皖江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年产5000台恒达富士电梯生产线、安徽叉车属具项目等一批高、新科技、现代服务业项目在列其中。资料显示,前11个月市开发区在各项经济指标高基数运行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9.63亿元,已超过2000年全年工业总产值。
设立“国字号”目标
去年的3月21日,国务院批准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此时,离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仅仅过去69天。站在“国字号”新起点上,市开发区人看到了成绩,更看到了不足,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龙头”,市开发区自我加压,决定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发力,彰显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夯实平台“提升式”承接产业转移;在调整结构集聚主导产业、优化资源发展特色园区上下功夫、做文章。市开发区随即提出: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动轴”、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的奋斗目标。
铆足干劲“再创业”
打基础之年,市开发区上下铆足了“再创业”的干劲。他们立足构筑更高承载平台,瞄准更高目标去提升;以大招商、招大商为拓展转移新路径,向北京、深圳、苏州、上海、宁波、温州6个商务联络处,派选18名人员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进行驻点招商,成果喜人;以建设硬环境打造转移新洼地为抓手,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百日大行动”,对西片1.38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以强化服务优化投资软环境为突破口,导入企业化管理机制,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开展了“能力建设年”活动,通过读书、研讨、培训、体验等方式,提升队伍服务发展本领;他们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转移新内涵为动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促进区内企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记者感言
戴上“国字号”头衔的市开发区,对外,抬高门槛,拉高标杆,大招商、招大商,一年内14家亿元高新技术等项目签约落地,筑牢“龙头”地位;对内,强基固体,苦练内功,抓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和执行力,抓基础设施配套,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环境。打基础之年,成为“国字号”扬帆远航之时。
图为开发区某企业电子元器件生产车间。 记者 叶竞 通讯员 王晓春 摄
相关新闻
- 国务院召开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2011-2-11 15:09:55)
- 我市将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2011-2-10 16:08:27)
- 安庆新添13个“安徽名牌”(2011-2-9 9:36:49)
- 市领导慰问公用企业职工(2011-2-4 11:05:49)
- 市领导看望慰问医护人员(2011-2-4 11:05:35)
- 市领导潘玉柱宋圣军赴基层走访慰问(2011-1-31 15:04:16)
- 安庆市2万亩蔬菜基地目标超额完成(2011-1-31 15:03:40)
- 安庆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2011-1-31 15:03:20)
- 安庆市委市政府举行新春团拜会(2011-1-31 15:03:05)
- 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灾区慰问群众(2011-1-31 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