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创大业
3月27日一大早,严艳罗就来到蔬菜大棚内干起农活来,育苗锄草、施肥灌溉、测温挂牌、修剪打药……这位新生代农民穿着一身湖蓝色的运动衫,在黄土地、白大棚间穿梭。
这个放弃高薪回乡种菜的25岁小伙子,经过大半年的摸爬滚打,皮肤晒得黝黑发亮,笑起来,牙齿显得格外的白。黑框眼镜下,透着一股子书卷气与一丝精干。严艳罗用手擦额头上的汗珠的时候,记者瞅见他左掌心上,水泡破皮后磨成的茧子足足有四个。严艳罗看着脚旁的菜苗,按捺不住兴奋之情:“这个辣椒再过一星期就可以上市了,比外面提前一个月的时间,所以价格也就高些,能批发到两三块钱一斤,一亩产值可能在两万左右。”他的菜地里布满了塑料大棚,一尺来高的西红柿苗、辣椒苗,棵棵郁郁葱葱。
严艳罗现在是迎江区长风乡元桥村的农民。2010年大学毕业后,严艳罗求职到福建省三明市的一家蔬菜种植企业,勤奋好学的他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进入了企业管理岗位,月薪能拿6000元。但家乡传统种植方式,农业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严艳罗,他想把学到的整套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照搬到家乡试试。
锁定目标后,严艳罗开始了细致调查,看结构、问性能、算收益,把现有条件和市场情况细细捋了一遍又一遍,当最终得出一个标准的蔬菜大棚少则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多则能创利润十几万的结果后,他就毅然下了决心,一定要让温室大棚在家乡落户扎根。
去年8月,严艳罗回到家乡,用积蓄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化蔬菜公司。他挨家挨户地动员乡亲们流转土地,终于凑齐了60多亩地,盖起30多亩大棚,种起反季节蔬菜。“温室大棚栽培是用地膜覆盖,可以保水保肥,提高土壤的温度,蔬菜可以提前上市卖上好价钱。”严艳罗说他就是利用“时间差”来创效益。
今年春节刚过,严艳罗种的菜苔就提前上市了,当时批发市场上仅有他一家菜苔,批发价从最初的两块多一路飚升到四块多,供不应求。严艳罗初次尝到了甜头,一亩三分田的菜苔卖了一万五千元,连他的家人都惊呆了:“我们种了30年的菜苔,从没卖过这个价钱,想都不敢想啊!”
严艳罗的成功引起了村里人的关注,乡亲开始向他讨教用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了。邻居王良兰羡慕不已:“小伙子技术可以,有闯劲,很努力。我们棉花一亩地就卖两千块钱,小伙子一亩蔬菜能卖两万,强十倍!”
相关新闻
- 我市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机制(2012-3-31 17:56:46)
- 安庆市去年审计查处违规资金3.06亿(2012-3-31 17:55:59)
- 朱读稳参加“市党政领导公开接访”活动(2012-3-31 17:55:35)
- 安庆市龙山凤水产业园项目启动(2012-3-31 17:54:52)
- “一事一议”惠民生(2012-3-30 18:17:08)
- 安庆四家企业因环境违法被处罚(2012-3-30 18:16:50)
- 皖鄂开展区界联检(2012-3-30 18:16:37)
- 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召开理事会议(2012-3-30 18:16:18)
- 市森防指要求做好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2012-3-30 18:15:52)
- 肖超英到地税局调研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2012-3-30 18: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