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构筑“安庆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

2012-5-31 18:35:19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热线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城市精神是昨天城市的背影,今天城市的品牌,明天城市的动力。城市精神综合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诸多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核心提炼和准确概括,并用恰当的表述语加以定位而打造出城市精神。
  “精神”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是,它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一经形成,会对城市发展产生诸多重要的作用。城市精神要被人们认识到,就需要我们从城市既有的精神资源中提炼素材,用语言符号将其形象化,用文字将其表现出来。科学打造城市精神应遵循“根植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形神合一、相得益彰”、“独树一帜、突出特色”、“内外兼顾、双重导向”的原则。
  城市精神应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公共道德精神,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这些都是城市精神最基础的内容。二是公民精神,包括科学精神、民族精神、法治精神和平等、自由创新的精神,这是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交汇的部分,也是人的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时代精神,比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诚信关爱、共创和谐等;四是人文精神,这是城市精神的最高境界。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文化品味、艺术韵味和个性魅力。

凝练城市精神:植根历史,引领未来
市委讲师团团长 孙汉友

  精神是寓于物内,超然物外的思维产物;城市精神是文明素养,人文追求的高度升华;“安庆精神”是植根历史,引领未来的时代要求。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在凝练地方精神中,一是要注重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一定要着眼于文化特色,而不是地理特征;着眼于文明素养,而不是物质特产。二是要注重植根历史、引领未来。一个地方精神是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脉相承的连续性,贯穿于过去、现在与未来。只有植根历史,才能内涵丰富、根基深厚;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承前启后、引领未来。三是要注重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每一个地方的精神素养都是与众不同的。打造城市精神一定要注重挖掘并彰显其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正是一种不可替代性,是城市精神的重要支撑。因此无论是城市精神的内涵还是文字表述都要深刻反映出自身的特色,展现其独特魅力,不要口号式的表述。总之,在凝练概括中,要充分体现历史人文精神,优秀道德精神,时代进取精神。还要达到立意深远、言简意赅、易懂易记、便于普及的要求。
  正如100个人心中就有100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安庆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安庆精神”。我认为可以考虑提炼为:通雅博艺、崇文厚德、实干日新。
  通雅,就是通达高雅,安庆人在思想上能融会贯通,包容异见。安庆在历史的长河中,儒、释、道、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思想长期和谐共存,并形成安庆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为人处世哲学。安庆人能将各种思想文化引向高雅,而不流于低俗庸俗。安庆人把来自乡野的采茶调,升华为优雅动听的黄梅戏。明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安庆人方以智,撰写了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通雅》。通雅是博大精深,境界高古。博艺就不多说了。安庆人酷爱艺术,为很多门类的艺术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崇文重教是安庆人的另一大特点,百姓再穷也不丢书。千百年来,安庆人推崇教育教化,紧跟历史发展要求,遵循主流意识形态,人才辈出,声播海外。崇文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为德敦厚,谦让通达,推己及人(有著名的六尺巷故事)。
  实干精神是安庆人的文化基因,也是安庆人干事创业的时代呼唤。一部长江下游的开发史,就是一曲安庆人的奋斗史。从古代社会的垦荒开田,到近代发展的办厂经商,安庆人苦干实干,立时代潮头,开风气之先,成创造之业。一个古老的地方,没有大量的先进移民(安庆人才出多进少)而能与时代前行,得益于崇文重教。安庆人能铭记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日新,既是精神激励的自我要求,又是精神焕发的人生境界,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迎接每一天,始终做到自我更新,弃旧图新。

现代阐释:历史文化中蕴藏的精神财富
文学博士、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方锡球

  寻找一座城市的精神,在现代性语境中,必须兼顾城市和城市主体。考察一座城市,不仅在硬件指标本身,也在建设这些硬件过程中积淀的文化及其所显示的魅力;考察一个城市的主体精神,是关注他们生活和建设的许许多多的故事。因此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就现实层面而言,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人性的丰富,一方面让这座城市的主体受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很幸福,他们让城市外的人心生羡慕;另一方面,由于这座城市的存在,即使外人也从这座城市受益———包括从中受到某些启发。用流行的话语,就是这座城市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安庆具有辉煌的历史文化,这是这座城市精神的底色。在过去,这座城市发生的或这座城市主体所做的,具有很大的影响。如独具地域特色的桐城派文学文化、戏剧文化、佛教文化、近代新文化等许多文化品种的发生发展,说明这座城市是“养文化”的地方。自然,这些文化的精髓及其所映射的非物质形态是它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这优势和特色在生成过程中,又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具有魅力的精神,它是这座城市主体精神的原产地。
  安庆的地理别具新意。皖河和长江交汇的地方称“海口”,在她的胸怀间,是多样态的名山胜水。正因为胸怀宽阔,生机弥漫,安庆始终具有青春的活力;由于水文化的熏陶,面对水流,安庆始终只争朝夕,永不懈怠。
  安庆敢为天下先。善于创造第一。安徽省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而方以智、陈独秀等一大批安庆文化哺育的学子,则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第一人”。
  讲学习,讲奋进,讲节俭办事是安庆优良的传统。“穷不丢书”,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毅然而怡然地担当起文化承传和社会改造的使命。读书在古代被认为是第一等好事,安庆人穷得即使揭不开锅,也要砸锅卖铁供子女上学。“穷”而读书,能够改变自身的文化命运,所以在过去的安庆,书院遍布城乡,无论贫富,皆向往读书,清晨的乡间和市井,一派书声琅琅,以致代代弦歌不绝。而在这弦歌声中,对传统的坚守,就化作了日常的生活方式。即使是乡野村夫村妇,你若和他谈诗论文,他绝不怯场。这样的文化传统,自然有无比的生命力。明清两代,安庆的桐城、枞阳的确是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直到现在,在桐城、枞阳一带大多数人家,承传文化成为自觉的行动,他们往往都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别人,把方便留给别人,“六尺巷礼让”的故事代代相传,深入人心。所以安庆不斤斤计较,不折腾,“礼让”的社会风气,造就的是桃园般的世界。
  “富不丢猪”,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的富裕。富裕了,不露富,不显摆,更不会花天酒地的浪费挥霍。富贵不丢弃养猪,其内涵除了不忘本等朴素的人品外,最要紧处,是通过诚实的劳动,艰辛的努力,实实在在的诚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
  安庆家族文化及其所孕育的淳朴民风,是一种激励型的文化。它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并非不值一提。这使我想起梅奥《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梅奥认为,工业时代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非常注重人的因素,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活动是激励人,激励是以团队精神为导向,透过集体既能满足个人需求,又能实现组织目标。这表明,个人需求和组织目标实现是可以相互融合的,通过对于个人需求的关注和满足,可以提升组织目标的实现。
  安庆让外人记忆犹新的,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而激励安庆人奋发有为的,无疑是这些令人神往,具有普世价值的安庆精神。我们稍作思索,就能感到安庆的历史文化中蕴藏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对之进行现代阐释,并将之与当前的发展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当代安庆精神的孕育、发展,而将它作为安庆进步的灵魂,对促进安庆的科学发展,使这座城市具有生生之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城市精神的“精”、“气”、“神”
迎江区光荣社区 王热爱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如一种粘合剂,它能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同的意志和精神追求,使全体市民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奋发向上,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我们的城市需要“精”、“气”、“神”。
  文明的社区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城市精神的培育应从基础抓起,良好的精神素养深入人心,我们城市精神氛围也就浓郁起来了。同时通过城市精神的培育,促使人们从小家庭氛围中走出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凝聚所有人的力量,共同创建我们自己的城市家园。在我看来,安庆城市精神可以凝聚成“传承、厚德、志愿、奋取”。
  传承: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都是名人辈出,我们需要传承历史文化精髓,让它在安庆未来城市发展中引领导航。厚德:“厚”是厚道,“德”是道德,城市是人生活的聚集区,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精神也就是城市人的精神。因此城市精神应该要凸现人文精神,要关注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而引导市民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志愿:我们需要发挥志愿精神,为城市发展注入动力。奋取:一所城市的发展要“思”进取。这种进取精神是物质因素或经济杠杆所难以取得的。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

皖江文化蕴育安庆城市精神
安庆师范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郭帅

  第一次听到安庆这个城市是在中学的历史书上,中国的近现代历史都能够找到古城安庆的身影。不管是安庆内军械所的繁荣,还是马炮营起义的枪声,无不向外界传递着安庆这座城市的信号。
  “自由,包容,创新,求是”是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也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写照。安庆自古重视文化教育,创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的敬敷书院,多少文豪、学子在这里孜孜苦读,享誉文坛的“桐城派”正是在这里诞生。1928年,敬敷书院和求是学堂改建为安徽大学堂,开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正值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多少热血学子在这里接受到先进思想,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正是文化的沉淀,才能产生自由的曙光。
  皖江文化是以安庆、桐城为中心,由安庆土著的古皖文化和来自江西及徽州移民的朱子信仰碰撞和融合而形成。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前推至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后经西周古皖国、秦代衡山郡、东汉庐江郡、南宋安庆城,直到1667年安徽建省,绵延不断。正是由于安庆的地理位置,在这块土地上融合产生了多少文化故事。无论是让人痴迷的黄梅戏,还是徽班进京融合产生的京剧,以及博众家之长留下铁砚山房传说的邓石如,都展示了安庆的包容并蓄。
  安庆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安徽之“安”取自安庆。正是由于创新,安庆在历史上一直走在时代的前端。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在历史上曾经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个沿江城市并列为中国“长江五虎”城市。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时代契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古城安庆正是因为有了求是精神,才会不浮躁,不气馁,迎来新的发展。


 
城市之魂:崇文、厚德、柔韧、笃行
高花亭小学 王老实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因此,一个国家需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不是一句时髦的话语。它是城市之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实践到理性的高度升华,是对城市居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的概括和凝练,具有凝聚人心、统领行动、唤起斗志、催人奋进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精神”还涵盖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的积淀。
  作为“山水秀发,人文蔚起”的宜城,作为皖江文化及徽文化的联姻共育的安庆,应该成为宜文宜商宜贾宜居之地。然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尚需举全市之智之力,心手相牵,励精图治。在这种背景下,举行安庆城市精神大讨论,犹如吹响冲锋号角,擂响催征战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我看来,安庆城市精神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关键词。
  崇文。得益于桐城派文化的熏陶浸润,使得安庆自古以文化之城驰名大江南北,以儒雅之地享誉长城内外。安庆俊彦名绅辈出,才子佳人不绝,这与安庆一贯的崇文风尚密不可分。崇文就是尚文重文就是尊师重教就是敬贤好学等,因此,这应成为安庆城市精神的首要内涵。
  厚德。即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德泽。同时与“重德”、“尚德”有着内在的联系。“德”即恪守道德规范的“操守”、“品行”。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东汉张衡说:“一个人不患位之不尊,只患德之不隆。”因为厚德是立身之本,立城之魂,治国之道,所以将此纳入安庆城市精神,既是对优秀传统的弘扬,更有利于城市道德之基的夯实。
  柔韧。山玲珑水玲珑莫若人玲珑。玲珑的人懂得以水之无形塑造水之有形,玲珑的人知道以水之柔尽显水之韧。的确,“绳可锯木,水可穿石”,凭的就是锲而不舍的“韧”。安庆要发展,安庆在发展,但不能为了发展而冒进,要抢抓机遇更要等待机遇;也不能为求发展而激进,要平心静气要不急不躁要耐得寂寞要韬光养晦要以柔克刚以柔养韧。
  笃行。理想是舵,行动是帆,要想抵达成功的彼岸,就需要扎扎实实地航行。行动,应该是真实的;行动,更应该是有效的。基于此,我们应当不做好高骛远之行,不做急功近利之行,不做朝令夕改之行。相反,要做科学创新之行,要做事半功倍之行,要做惠及子孙之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得端行得正行得远。
  本组稿件由晚报记者张丽整理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