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市结合城市防洪墙的建设,在沿江地段设置了多处游憩设施,初步形成滨江观景步行廊道,环境十分优美,这与周边历史文化建筑相映,成了我市观景、游览、休闲的主要场所。可是,目前城区滨江岸线的利用尚未充分发挥其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商贸娱乐的综合价值,其文化旅游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打造宜城沿江文化旅游品牌显得十分必要。
【记者调查】
宜城沿江文化旅游品牌有待打造
“‘安庆外滩’环境十分优美,附近又有迎江寺等历史文化建筑,可总感觉沿江文化旅游品牌还须开发利用”、“目前城区滨江岸线的利用未充分发挥其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商贸娱乐的综合价值”……。本报热线曾接到诸如此类的市民反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城市的滨水区域都具有自然、开放的空间特点,可满足人们生活娱乐的需要。我市作为滨江的旅游文化城市,上起狮子山下至金家闸的城市防洪景观带,既是长江防洪屏障,又是市民休闲、娱乐、观江、游览的好场所,被市民们称为“安庆外滩”。
“安庆外滩”建成后迅速成为安庆市区的一大亮点。然而,与此不谐调的是沿江路一带缺乏必要的开发利用与深入挖掘,大多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长期处于散乱状态。
采访中,有市民认为,长江岸线及其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前景和大环境,应当成为拓展城市空间、开展市民活动和丰富旅游内容的重要区域。打造我市沿江文化旅游区应当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内容。
【政协委员】
改变现状,多方位开发沿江旅游
如何打造宜城沿江文化旅游品牌呢?市民建在安庆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中,提出《关于打造安庆城区沿江文化旅游品牌的若干建议》的提案。
市民建在该提案中写道:为凸显宜城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建议改变过去迎江区、大观区各自为政的现状,依托沿江一带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沿江区域历史文化内涵,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将大安庆的优势资源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要重点打造沿江观光、文化休闲、特色美食、回民风情等旅游品牌,使我市的沿江区域成为皖江城市经济带的亮点。
市民建在提案中建议:一、人文景观区。以迎江寺为中心,重点发展宗教文化,推动旅游业大发展。沿江公园及长江大堤观光带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打造成体现安庆特色的文化休闲区;二、美食文化区。要充分开发安庆本地餐饮老字号、特色餐饮和传统小吃,也要积极引进国内外餐饮美食,满足不同游客需求。通过扩大美食产品规模,提升美食文化内涵,来做大做强美食文化;三、商贸娱乐区。沿江路主体建筑应以商贸为主,原活塞环厂和自来水厂旧址可考虑改建成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的商贸娱乐中心;四、回民风情区。大南门是我市回民聚居的地方,区域内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既有清真寺、探花第等文化景观,也有清真鸭、牛肉包子等回民特色饮食。可引导规划建设成集民族文化、旅游饰品、清真餐饮于一体的大南门民族风情区。
【有关部门】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品牌建设
8月10日,市旅游局徐舒媛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民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对打造我市城区沿江文化旅游区,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徐副局长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沿江文化旅游开发,市旅游部门编制了《安庆市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沿江景观走廊。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对城区旅游发展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下一步,他们将协调迎江区及市建设、发改、规划、文化、水利、宗教等相关部门,围绕开发人文历史、民族宗教旅游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主要有:推进迎江寺景区扩建,把迎江寺和“熊范二烈士专祠”与皖江文化园打通连为一体,建设“佛教文化园”和游客服务中心,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历史民族景区建设,把迎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所辖“两街”(大南门民族特色一条街、倒扒狮街至四牌楼历史文化特色一条街)、“十点”(南关清真寺、探花第、登云坡、安庆市基督教“圣救主座堂”、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望台、陈独秀及其两子故居、江西会馆、太平天国英王府、安庆市墨子巷邮政大楼、徐锡麟纪念台等景点),整合成一个历史文化旅游商贸景区和一条民族文化旅游线路;推动赵朴初故居和天主教堂整合,增加赵朴初故居的展示内容,将世太史第和天主教堂整合为一个大的旅游景区;推动商贸旅游建设,以省级城市商贸示范区建设机遇,结合枞阳门商业区建设做足文章,规划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旅游美食一条街,完美“吃、住、购、娱”旅游要素,提升城市旅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