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盏灯,两扇小门,三百多平米的剧场,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到来之前,数十名演员将在这里度过封闭式的三个月,潜心打磨着《徽州往事》的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
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鼓励与提倡原创新戏,至目前为止,我市(包括各县)将有11部新戏参与艺术节演出,《徽州往事》便是再芬剧院推出的剧目之一。
8月9日,风雨满城,凉意袭人。9点多,记者来到了再芬剧院的舞蹈训练室,这里已是大汗淋漓、热火朝天的景象。训练室是一个三百多平米的剧场,观众席加舞台,舞台两侧有两个供演员出入的小门和几个音箱,舞台上方亮着四盏照明灯,灯下桌子上散放着一堆笔记,舞蹈导演不停地打着拍子,演员们将同一个动作重复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周海峰是参与训练的演员之一,今年23岁,学黄梅戏六年,他在剧中出演账房先生之一。周海峰告诉记者,每天早晨他要做基功训练1小时,随后便进入封闭式训练,直到晚上6点钟。当记者问他觉不觉得辛苦时,他直摇头:“能选入这部剧,参加艺术节,我开心都来不及,怎么会辛苦!”
记者从桌上翻出厚厚的一沓剧本,封面写着:“策划:韩再芬 导演:王延松”。王延松,国家一级导演,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话剧“金狮奖”,1991年评为国家一级导演,1992年辞去公职,成为自由导演人;先后为北京人艺、天津人艺、上海戏剧学院以及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导演戏剧、歌剧、音乐剧作品。多次获得文华大奖、曹禺戏剧奖等国内、国际各种奖项;其导演的曹禺经典戏剧《原野》、《雷雨》、《日出》的新解读版本,在戏剧界引起广泛好评。对于戏剧,王延松导演说:“我只导演了黄梅戏,第一部黄梅戏也是与再芬剧院合作的。”
“来,大家演一遍,让导演看看。”舞蹈导演发话,演员们各就各位,黄梅调起,舞蹈生姿。虽没穿戏服,但一转身、一抬眼,那身段、那眼神,已是满满的戏味儿。
“收曲不是收在造型上,而是凝在每个演员的精气神上。”王延松告诉记者,整台剧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戏”上来,舞蹈是表现手法,是点缀,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喧宾夺主,要充实,要有厚重感。
说到黄梅戏,王延松导演说:“从来没有一个城市像安庆这样,能够和一种戏剧这样完美的融合,黄梅戏为安庆带来的将不止是今年的艺术节,它将会带着安庆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这个无可否认的黄梅戏故乡。”
“我被故事深深地吸引”,说到《徽州往事》,王延松表示,故事非常打动人,而且故事的背后浸润着强烈的徽州文化,“我相信它一定会很成功。”
对于青年演员,王延松导演语重心长:“演员的成长、成熟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安庆应该抓紧培养青年演员。”
任何一个光鲜亮丽的名角儿在走向观众之前,面对了多久的无人喝彩?洒下了多少汗水与泪水?走过了多少曲折和艰辛?一出博得满堂彩的演出是如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盛会是如此,一个渐行渐壮大的城市更是如此。
演员们在排练学戏 徐火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