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身居海外杨老再次资助安庆贫困大学生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2009年暑期开始,旅居海外多年的杨老先生(因其不愿透露真实姓名,本报报道一直用“杨老”来称谓这位可敬的老人)开始了对故乡贫困学子的助学活动,3年来,在杨老的资助下,14名贫困的枞阳、桐城籍学子顺利入学。今年暑期杨老先生再次伸出大爱之手,委托本报甄选和资助4位家乡的贫困学子。
    年过八旬的杨老先生出生在我市枞阳县,抗战时期,年少的他就背井离乡并辗转到了海外。旅居海外多年后,杨老先生依然有着浓厚的故土情结。
  2009年暑期,杨老先生辗转联系到了本报编辑部,表达了自己想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的愿望。在本报记者和枞阳县教育局、桐城市团市委的共同努力下,杨老资助了4名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每人5000元,帮助他们顺利入学。2010年,通过同样的方式,杨老再次资助了5位家乡的贫困大学生,解决了他们大学的第一笔学费。2011年,杨老本来打算资助4位学生,后来将名额扩大到了5位,费用也由5000元每人上升到了6000元,其中一位学费较高的同学,杨老资助了7000元。
  今年7月,高考刚刚结束,杨老又从海外打来电话,说要继续自己的资助计划。这一次,他还要资助4位今年考取大学的贫困的学生,要求考取一本院校、家境特别贫寒的学生。资助的对象,依旧在枞阳和桐城两地。
  “虽然常年生活在国外,但是我知道贫寒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而高额的学费也往往让这些家庭承担不起。”杨老先生说,希望自己的资助能够让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顺利地入学,“我知道国内现在对于贫困的大学生有许多的帮扶政策,我还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心意,帮助孩子们解决第一笔大学学费。”
  当记者转达这些被资助的孩子们的感谢时,杨老表示:“请帮我告诉他们,不要感谢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社会,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每人6000元齐丹等4人成资助对象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杨老资助的4位贫困大学生每人得到了6000元的助学金。经过本报和桐城、枞阳两地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确定了桐城2位学生、枞阳2位学生为资助对象。
  “真是太感谢这位杨老先生了,请帮助我们向他表达最深的谢意。”枞阳县雨坛乡查岭村团山组的贫困大学生齐丹在电话里感激地说,自己考上大学是件非常高兴的事,可是高达6000多元的学费成为了贫寒家庭的沉重负担,杨老的这笔捐款对于她那喜忧参半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
  截止到8月18日,杨老资助的4位贫困大学生都收到了助学款。这4位受资助的学生分别为:枞阳县雨坛乡查岭村团山组的齐丹,枞阳县老洲镇联合村龙圹队的章莉莉,桐城市孔城镇桐溪村的吴奕,桐城市金神镇许嘴村开庄组的开钰。这4位同学全是女孩子,在今年的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部被一本院校所录取,而家境都比较贫困。
  “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女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更是不容易。”杨老说,他资助的学生中女孩子要优先考虑。在这次的助学活动中,杨老得知几位学生的学费都在6000元左右,就将本来计划的每人5000元助学金提高到了6000元。
  在整个捐助过程中,持续1个多月的时间里,杨老不断地从海外打来电话,询问学生的具体情况、询问学费情况等等。杨老还专门委托自己的子女通过电子邮件和记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希望能够给这些贫困学生及时的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