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民营戏剧院团研讨会及优秀剧目推介会在安庆召开。省文化厅、省艺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以及参加此次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的21家民营剧团团长、各演出经纪机构、音像公司共百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对民营戏剧院团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适应市场进行了交流探讨。
缺乏剧本人才成“瓶颈”
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是此次展演中我市规模最大的一家民营剧团,演职人员50余人,常年在温州、福建等地演出,经济效益良好。团长王良杰说,虽然每年收益良好,但外面的竞争太激烈了,除了有来自其他黄梅戏剧团的竞争,还有来自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的竞争,并且他们有些是专业的院团,设备先进。希望相关领导能给与我们民营剧团一定的经济扶持,因为这些设备动辄就要几十万元,我们根本无力承担。
王良杰说,他们团里有50个人,没有编制,没有束缚演员的条件,只能靠效益留人。一些比较好的演员时常会被挖走。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大观山口黄梅戏剧团。团长王金宝说,他们的人员不固定,高峰时有16个人,能固定住的只有10个人左右。
宣城春燕黄梅戏剧团团长认为,要竞争就要有新剧目,老是打豆腐闹花灯根本不行。但这个方面民营剧团比较缺乏。
芜湖县黄梅戏剧团是唯一一家代表安徽省登上长安大剧院的民营剧团。团长曹帮萍坦诚地说,提高演出质量是最大的难题。有时他们一连要演十几天的戏,不能老是演同样的东西,要有创新。后期他们也发展了一些优秀的剧目,都赢得了观众的欢迎,所以要生存就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迎合观众的口味,就要多创作一些新戏出来。
找准定位才能“突围”
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春荣说,民营剧团是活跃在城乡的一支戏曲艺术的先遣队,只有繁荣了民营剧团,才能为专业剧团的发展、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养料。对于各民营剧团负责人提出的困难,李春荣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民营剧团的优势之一在于“接地气”。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唱的是老百姓的戏,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李春荣说,民营剧团领导者首先必须找准定位,“你们就是为老百姓娱乐的,就要拾遗补缺,大剧院、国有院团关照不到的地方,这个是民营剧团需要补的;第二个找准定位就是找准观众的定位。我们是对最基层的老百姓,就不要想搞那种大制作、大场面,就是简单、灵活。”
在剧目创作上,要追求老百姓的口味,要有老百姓的眼光和审美,体现出时代感。同时,也不能等同于老百姓的眼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高于老百姓的眼光,提高他们的审美观。
作为此次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大赛的评委,著名黄梅戏教育家潘启才对民营剧团的演出给与了高度评价:“总体来说演出水平很高,甚至有些民营剧团的水准已经超越了专业院团,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加强。”
首先是道白和唱腔要一致。安庆是黄梅戏之乡,安庆的方言是黄梅戏道白和唱腔的主要语言。在这次演出中,个别剧团的唱腔是非常地道的安庆唱腔,但道白却变成了京剧的道白。如果能纠正过来,那就更好了。其次是舞台的整体效果。“红花要有绿叶配”,配角也要表现好。个别剧团的主演本来演得非常好,可突然出来一位配角演得不好,就影响了舞台的整体效果。
民营剧团前景被看好
总体来说,本届艺术节全省民营戏剧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民营剧团的未来前景被各大演出经纪公司和音像公司看好。安徽大剧院副总经理欧阳旺用“振奋”、“欣喜”来形容他看戏后的心情,“看了民营剧团的折子戏后,感到很振奋、很欣喜,民营剧团不可小觑。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民营剧团的剧目丰富,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戏,颠覆了我对黄梅戏只能演才子佳人等传统戏,且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看法。”此外,民营剧团的演出质量、成本意识也让他刮目相看,他对民营剧团坚守黄梅戏阵地、弘扬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表示钦佩。
作者: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