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
从不到30亿到成功站上百亿台阶,从保工资、保运转,到保民生、促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安庆财政发展最快、民生得实惠最多,公共财政特色彰显的10年。这十年,财政收入连跨6个10亿,突破百亿大关;这十年,财政支出重在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繁荣;这十年,财政投入普惠乡村,公共财政给力“三农”。
五保老人有保障了,居民看病能报销了,孩子上学免学费了,困难家庭有房住了……迅速增长的财政投入,为安庆人民构筑了一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学有所助、住有所居”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十年前,我市财政收入27.48亿元。2011年,财政收入156.72亿元。十年间,财政收入规模迅速增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市财政收入先后迈上40亿元、50亿元、60亿元、90亿元台阶,2010年突破百亿大关,完成121.1亿元,是“十五”末的3.2倍,年均增长25.9%。“从50亿元到100亿元,我们用了3年,从100亿到150亿,我们只用了1年。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直接反映了安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财政保民生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财政局负责同志如是说。
经济稳健运行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调控的灵活运用又反过来加快了经济发展转型步伐。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吸附作用,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源建设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市财政还注入资金1.2亿元组建安庆市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搭建了中小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平台。2006~2010年市财政累计投入环境保护资金22445万元,其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3766万元,环保能力建设及排污治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近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的民生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达到161.2亿元,是2005年的3.4倍,年平均递增28%。2011年,财政支出达到214.8亿元,同比增长32.8%。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民生工程,更是把财力集中起来,用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工程项目从2007年的20项增加到2011的42项,涵盖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交通、水利、就业等多个方面,累计投入财政性资金150余亿元,惠及全市600多万人民群众。
建设公共财政,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我市积极推动支农资金整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制度,累计发放补贴农民资金66.2亿元,实现全市农户数、补贴项目数全覆盖。加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力度,国家级项目已动工105个,建设规模5.38万公顷,投入资金5.24亿元,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推行,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惠民直达工程”试点,保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十一五”时期,我市还全面完成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全市共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44596万元。
迅速增长的财政投入让我市老人老有所养有了保障。记者 王政 摄
相关新闻
- 宿松:首次群发短信动员农民参加新农合(2012-11-2 15:22:31)
- 怀宁:社团文化丰富 群众乐当“主角”(2012-11-2 15:20:04)
- 桐城:织就卫生安全网 守卫百姓健康(2012-11-2 15:19:23)
- 安庆机场开始实行冬春季航班时刻(2012-11-2 15:18:03)
- 安庆市集贤南路大修工程提前完工(2012-11-2 15:17:36)
- 宜秀区公安分局业务办公用房迁建工程开工(2012-11-2 11:52:57)
- 宿松举行首届道德模范暨乡镇文艺调演颁奖(2012-11-2 11:51:09)
- 宿松朱向阳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2012-11-2 11:50:48)
- 怀宁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检查(2012-11-2 11:50:30)
- 山村亮起了城市路灯(2012-11-2 1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