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娱乐快讯 >

百年黄梅: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戏

11月5日至7日,第六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在安庆举办。除了开闭幕式晚会、还有22场黄梅大戏参加新剧目展演,以及10余场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丰盛的黄梅盛宴不仅让安庆的、更让全国广大的黄梅戏迷风靡而至。同时,烙上“安庆”这个烙印的黄梅戏也已经越来越广为人知,更是成为了安徽省和安庆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形象。


黄梅小调茁壮成长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用安庆的方言歌唱和念白。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是我省主要地方戏剧种,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
  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标志着由黄梅小调成长起来的黄梅戏作为一个戏剧剧种,在以安庆为中心的地域范围内,逐步走向成熟。
  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期间,伴随着黄梅戏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的演出活动也渐渐职业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初步改革了传统唱腔,丰富了表演手段。
  新中国的阳关雨露,焕发了黄梅戏的青春,也让黄梅戏独特的艺术特性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1952年,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风靡一时。随即,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的艺术家、演员也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一台由严凤英、王少舫合演的《天仙配》,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黄梅花一度盛开。


黄梅大戏唱响全国


  从1992年开始,我市先后举办了五届黄梅戏艺术节,伴随着艺术节的开展,黄梅戏自身也迎来了长足的发展,出戏、出人、出精品,唱响全国。1999年,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徽州女人》红遍大江南北;2000年,由市政府和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长安———安庆黄梅戏艺术周”于4月30日至5月6日在北京大戏院举行,轰动京城;2006年5月,国际徽商大会在香港召开,受大会组委会的邀请,我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到香港为大会献演,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好评……据统计,我市现有专业黄梅戏艺术表演团体10个,乡镇民间班社多达100多个,每年外出演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与此同时,每一届的黄梅戏艺术节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黄梅戏迷风靡而至;从1995年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始,全国各地的黄梅戏剧团都争相参加艺术节的新剧目展演活动。
  黄梅戏精品力作的层出不穷,使得安庆黄梅戏真正成为了一个“国”字号的品牌。2006年,我市被认定为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同年黄梅戏成功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再芬等表演艺术家被确定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黄梅艺术走向世界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等的广为流传,新加坡人就开始认识、接受并喜爱上了黄梅戏。到了上个世纪末,在港、台成功拍摄几十部黄梅戏电影的影响下,新加坡迅速掀起了一股黄梅热。到了现在,新加坡戏曲学院不仅在本学院里教学黄梅戏,每周还要到各大、中、小学,教学生们黄梅戏。
  更加值得骄傲的是,2010年11月应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民俗中心和国会图书馆亚洲部邀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接受了由美国国家民俗中心颁发的作品收藏证书、收藏记录证书和艺术成就奖。韩再芬的戏曲作品、艺术历程、表演形式、创新纪录和访谈录像被收藏到美国国家民俗中心永久保存并展出,成为继梅兰芳先生之后第二位也是新中国第一位作品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黄梅戏已经成为世界大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装饰一新的黄梅戏艺术中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