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艺术节

2012-11-12 18:56:57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江军,1992年出生,安庆市大观区人,现为在校大学生。1995年,3岁的他参加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主题晚会表演;2009年,高三的他参加了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2012年,20岁的他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20岁的小伙子,听他娓娓细说与艺术节的这些事儿。


3届,台前幕后


  1995年,第二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筹办之际,3岁的江军正在市青少年宫学习舞蹈、声乐,而青少年宫正是艺术节小演员的遴选地之一。艺术节组委会一位负责文艺演出的老师一眼便挑中了江军,使得他成为主题晚会中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节目表演的主要演员之一,并且成为整场晚会中年纪最小最抢眼的演员。
  2009年10月底,第五届艺术节如期而至,江军也长成了17岁的少年,声乐的学习仍在坚持。当时开幕式演出中有一个由吴斌、江霞老师表演的说唱节目《数第一》,除了伴舞,还需要近200个人背对着观众在舞台后方打鼓,为现场营造气势,江军就成了这200人中的一名。
  2012年9月份,20岁的江军刚刚升入大三,他报名参加了“我要上艺术节”志愿者招募活动,1000多名报名选手中留下了包括江军在内的95名志愿者。从4月份初赛开始,到11月初培训结束,大半年的比赛、培训与磨练,让江军成了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为来宾介绍省情、市情、传统文化和黄梅戏,引导嘉宾进出会场、酒店。


20年,别样情怀


  江军说,对黄梅戏最早的情愫来源于宜城饭店(即现在皖源大酒店)门口的七仙女雕塑,它婀娜的身姿里流淌着的婉转韵律,是黄梅戏在他耳畔最早的吟唱。渐渐长大,江军发现,只要生长在这个城市,所见所闻都离不开黄梅戏,街头巷尾、嬉笑怒骂皆为黄梅。
  “对于第一次参加艺术节的印象我很模糊,只有现在手头的照片和爸爸妈妈的描述。”江军告诉记者,第二次虽是背对着观众,但他的记忆却很清晰,“那时候的感觉就是人真多,大家都是乐乐呵呵、热热闹闹地过节。”那时江军便感受到,黄梅戏已经蜕变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有着强大的力量,无论你爱或是不爱它,都会被感染、被融入。
  “这一次成为艺术节的志愿者,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次锻炼。”和其他人比起来,江军有着更多地感触,更深地情怀;从主要演员,到群众演员,再到志愿者,这不仅是从台前到幕后视野的变迁,他更看到整个节庆的变迁,以及随着节庆律动的市民心理。


90后,不是不爱黄梅戏


  常常听人惋惜和担忧:现在的年轻人对黄梅戏兴趣不大。江军却摇头:“我们90后不是不爱黄梅戏,只是我们不追捧。”对于生长在这个城市的人而言,在懂得爱与不爱之前,已经被黄梅戏熏陶了,江军是这样,和江军类似的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们都是。“上学的孩子们都知道,从小学到高中,只要班级一有联欢活动,黄梅戏是必备节目;上了大学,只要一说你来自安庆,对方必要你哼两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江军说,他个人最喜欢的黄梅戏是《徽州女人》,“徽文化和故事情节是吸引人的关键点。”
  爱吉他,爱足球,爱玩音乐,也爱黄梅戏,这就是江军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无论以哪种形式、哪种身份,我都希望能参与其中,我们一起,献出自己的力量,让黄梅戏和艺术节越走越好。”

作者:江露露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