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娱乐快讯 >

黄梅戏为何老演传统剧目?

“历史上黄梅戏是不缺优秀创作人才的,早在剧种形成之初就有既是演员也是编剧的文化人,他们不仅为黄梅戏早期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为提高艺人的文化素质、戏班的科学管理水平、建立黄梅戏的演出风格起到了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黄梅戏两赴上海参加华东汇演,无论是乡土气息十足的《打猪草》、《夫妻观灯》,还是文化品格卓越的大戏《天仙配》、《女驸马》,都是由黄梅戏自己的编剧导演作曲和舞美主创完成的,这些剧目已然成了世纪经典,黄梅戏的创作力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剧种相比也毫不逊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黄梅戏所摄制的大批影视作品大都取得了好的票房和不凡的收视率,特别是黄梅戏的电视连续剧,连续十四年获得主要依靠观众投票评选的大众电视金鹰奖和最佳戏曲片奖,全部创作剧目也基本上由黄梅戏自己的人才完成的。那时黄梅戏所有市级以上剧团都有专门的创作舞台、剧目室或艺术室,承担了剧种日常剧目的创排和新剧目的开发。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创作室人员曾一度达到13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尽管有人说即便是那个时候主要创作也是对传统戏和名作的改编,但这也是今后要提高的方面,这些年来不仅没有往前走,反而连改编的团队都没有了。
  如何才能让黄梅戏优秀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省文联组联部主任王长安认为:当今最重要的任务是,各黄梅戏院团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重点团还是非重点团,有明星的团还是没有明星的团以平等发展的权利,共同接受观众和市场的检验,把工作重心切实放在剧种、剧院和地方文化的建设上来,让真正的人才、真正的好作品脱颖而出。没有原创力的剧种是没有时代性的剧种,没有原创力的院团是没有生命感的院团,没有了时代性和生命感,黄梅戏将意欲何为? (四)
作者:林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