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亮剑保平安 真情筑和谐

2013-5-24 22:39:13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太湖,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构筑覆盖城乡的平安网络,让百姓的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撑起一片晴空?

  近年来,该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综治部门牢固树立“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平安就是抓民生”的理念,以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有序的治安环境为目标,以平安太湖创建为抓手,以工作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夯实基层基础为切入点,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提升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能力,深入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社会稳定筑牢了坚实防线。该县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届平安县”和“第三批平安县”;2011年,该县“群众安全感”指数跃居全省第十位;目前,该县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平安乡镇”达100%,“平安单位”达十几个。

  畅通渠道 “走访”暖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该县从加大县、乡镇、村三级综治工作网络建设力度入手,通过建立走访、接访等工作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密切干群之间的关系,彰显出综治维稳的魅力。

  近年来,该县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困”的要求,紧扣“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这一主题,带头走访,把领导干部的身份亮出来、模范作用显出来、良好形象树起来,着力构建深入基层、体察民情、顺乎民意、关注民生的“走访”长效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的接访机制,让群众能通过合理的诉求途径反映事实、寻求支持,该县在县级建起了群众工作部,在乡镇建起了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在村居建起了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群众的诉求渠道越来越宽。实际工作中,各乡镇中心实行“1+7+X”工作模式,现场解答、现场会商、现场交办,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和平安联创;各村居工作站建立了值班、例会、会办、报告等工作制度和工作台账、“三统筹”工作机制,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受理来访事项,当面解答或及时分流事项。

  重视排查 “调解”化心结

  该县把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抓住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将综治阵地前移,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

  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落实了县每月一排查、乡镇每半月一排查、村居单位每周一排查、重要敏感时期每天排查的排查制度,并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统计报送制。各村居均建了矛盾纠纷排查记录簿、调解矛盾纠纷登记簿、受理纠纷通知单等基础性工作台账,每半月向乡镇综治维稳办报送排查调处统计表;各乡镇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受理登记、分流交办、督办、会办、办结和领导包案等工作,每月向县综治办报送排查调处统计表;县综治办每季度定期向乡镇通报报表情况。

  此外,该县还在道路交通、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等矛盾多发领域建立了行业调解委员会和边界地区联调委员会。

  加强防控 “整治”出成效

  近年来,该县从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入手,推动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管控水平。在人防方面,出资组建了拥有4个中队、8名民警、 40名队员的特巡警大队。该大队采取流动与定点、车巡与步巡、固定与弹性、着装巡逻和便装巡逻、网上巡查和实地巡逻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严密街面巡逻布控措施,建立了“点线面结合、打巡防一体、反应快捷灵活、防控全天覆盖”的防控体系。在15个乡镇成立了专职治安巡逻队伍,共106人;聘请4684名治安联防长、治安楼栋长,建立了126名专职保安队伍。在技防方面,实现了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城区主要路口、出城路口和出县境路口设立治安卡口,各报警点与县110指挥中心联网报警。

  为做好特殊人群的管理工作,该县积极探索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建成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19个,安置帮教对象658人;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律教育,全面预防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该县还集中开展了道路安全隐患、机动车辆和机动车驾驶人员大排查活动,县城拆迁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河砂开采市场社会治安秩序专项治理等整治活动。

作者:叶玲玲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