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娱乐快讯 >

文旅融合,这座城市“戏中有戏”

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
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得益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
品读一座历史名城,欣赏一幅山水画作,聆听一曲黄梅名戏,拜谒一批禅宗古寺。这是对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桐城文化”、“名人故里”……安庆,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为她写下了厚重的历史。这里物宝天华、景色秀丽,已是全省第二大旅游区。
旅游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与旅游就从未分离。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与旅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结合得如此紧密。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安庆“满城黄梅”迎接八方游客。举办黄梅戏展演周,把黄梅戏文化与旅游黄金周紧密结合起来,唱响“黄金周·黄梅戏”品牌,是我市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创举,也标志着我市文旅融合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市不断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生态牌、念山水经、唱文化戏”,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高地,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向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转变,日渐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气象,“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旅游品牌已成为城市靓丽名片。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实现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8.7%。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使得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两张国字号“名片”愈加响亮。今年,我市进入“2013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排行榜”,位列第76位。


安庆文化旅游整体纳入“皖南示范区”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皖文化、黄梅戏文化、禅宗文化、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在海内外有较高的认知度,在全省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已整体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即将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赋予安庆旅游更高定位,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和全省旅游枢纽城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重要一员,我市国土面积占示范区七市面积的27%,人口占33%,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突出,潜力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划》将安庆市与黄山、芜湖市并列为三大区域中心城市,潜山、太湖、岳西三县成为示范区的核心区,天柱山、花亭湖景区连上全省“三山三湖”联动发展大格局。从“潜山县进入”到“整体纳入”,从“两山一湖”到“三山三湖”,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庆旅游在全省长期被“边缘化”的局面,奠定了我市在示范区中的地位。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与黄山、九华山的旅游互动,契合黄山和黄梅戏“二黄”、佛教和禅宗,加强宣传促销,引导游客“游过黄山唱黄梅”、“在九华朝圣,到安庆参禅”,主动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目前,我市已经打出文化旅游生态科技“四位一体”融合互动的“组合拳”,推动高品质文化旅游资源向高品位文化旅游产品转化。整体纳入示范区的带动效应正在显现,天柱山旅游度假区、龙山凤水生态文化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快速道路联通工程等一批旅游项目进入示范区规划“大盘子”。以景区收费权支持贷款的“安庆小企业旅游贷”得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批准在安庆试点。“长江旅游从安庆起航”项目落户安庆,长江旅游集散地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我市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我市将紧紧抓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精品景区为核心,以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努力把安庆打造成皖江旅游龙头,泛长三角和中部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全省独具特色的旅游经济强市。

大项目撑起文化旅游大产业

一座昔日的乱石岗,短短3年时间,就“生长”出一座令人惊叹中国文化主题公园。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安徽省“861”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五千年文博园已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当前,正在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的二期创意建设三百六十行文化园、清明上河图文化园及烟雨江南水乡文化园等景点正在加紧推进,并已基本成形。
五千年文博园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部署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以规划引领布局,以项目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发展。一个个文化旅游项目盛装登场,让安庆文化旅游魅力焕发。目前,全市旅游项目库入库项目275个,投资额达950亿元,其中在建的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27个,5亿元以上旅游项目41个。今年1至6月,全市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0.1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文化旅游项目一路高歌猛进。上半年,天柱山大龙窝索道建成,帝雅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黄鹄港旅游码头、太湖刘邓大军高干会旧址修复等开工建设。孔城老街、天柱山入口服务区、花亭湖旅游码头、浮山、妙道山、明堂山、司空山、白马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及资金争取方面,浮山、孔雀东南飞、花亭湖等项目获得国家、省旅游发展资金和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1718万元支持;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两个项目列入省旅指委联系调度的重点项目;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园、岳西国际养生文化园等项目获得省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支持20.3亿元。

擦亮“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品牌

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离不开旅游品牌的创建。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旅游呈现出以天柱山为龙头,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迎江寺等10多个景区(点)“众星捧月”的新格局。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实施旅游景区“253”创建提升计划,即启动五千年文博园和浮山2个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进妙道山等5个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潜山查冲生态园等3个景区创建国家3 A级景区,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今年我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着力实施“百镇创优、千村创建、万户示范”乡村旅游创建工程,11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通过省旅游局验收。新增加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1处,提升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品牌价值。
此外,“黄梅戏之乡”旅游品牌在不久前揭晓的2013首届中国(安徽)旅游品牌节暨安徽旅游品牌百强评选中大获丰收,我市共获得17个品牌奖项,涵盖旅游县域、旅游乡镇、旅游景区、旅游商品、旅游餐饮、旅游口号、旅游宣传品等方面。在2013安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我市选送的望江挑花《皖风徽韵》抱枕系列夺得金奖,天柱山《七仙女》祝福茶具等三件作品获铜奖,花亭湖禅茶等5件作品获优秀奖。
未来几年,我市将重点实施龙山凤水生态文化旅游区、集贤文化产业园、嘉年华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等40个牵动性重大的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的“戏曲之都”和最“有戏”的城市、中国禅宗文化圣地、生态山水观光带、皖江湿地旅游带五大特色旅游品牌。

树立美丽安庆旅游新形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仅要真抓实干,还要会“吆喝”。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立体化文化旅游宣传营销。
我市通过“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在央视一套播出安庆旅游形象宣传片,展示“黄梅戏之乡”旅游形象。在合安、高界、六潜、沿江、安景高速公路沿线建设34块旅游交通标志牌,在省城繁华地带设置了34块灯箱广告,在合安、高界、沿江高速公路沿线发布6块高炮广告。
围绕“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庆”旅游宣传主题,我市今年拍摄了大型系列风光专题片《千年古宜城 百景新安庆》,全市14个4A级以上景区的风貌、风土人情集中对外展示。制作完成了旅游画册和安庆旅游导册,并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宣传、展示美丽新安庆。
今年以来,我市专赴上海、武汉、南京、合肥等客源地市场开展巡回促销,并利用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皖港经贸合作洽谈会、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平台,宣传推介“皖山皖水黄梅情”旅游线路。
通过加强营销和开拓,我市旅游市场已呈现呈现自助游、自驾游、乡村游迅猛发展,游轮、专列、包机高端游多元发展的趋势。今年上半年,先后有全国各地200多家旅游景区、旅行社来宜洽谈、踩线;与台湾、香港方面达成达成游客输送协议;长江豪华游轮停靠11班次;北京至安庆包机游拉开序幕,旅游客流成为民航市场重要客源……
安庆旅游,已经很有“戏”。

10月1日,市民正在观看黄梅歌舞《天女花》。黄有安 项顺平 摄
作者:王曲 陈媛媛 闫树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