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安庆市创建第三届全省文明城市纪实

2013-11-3 15:53:24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热线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四大亮点

道路“畅起来”
开工建设10余条城市主干道;实施10多条道路改造工程,城市主干道逐步黑化;提前撤销集贤关收费站,拆除8个交通环岛,对主城区全部40个“导流岛”进行拆除改建;开展58条背街后巷改造
老城“靓起来”
实施人民路综合改造工程;开展花亭大沟和菱湖风景区水环境整治,建成大湖补水工程;未来3年,市区将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223个、5.3万户,改造面积600多万平方米
新区“热起来”
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向新区延伸;城市公交实施了“一增二延”;市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区337万平方米还建房将在两年内全面建成
环境“美起来”
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14条主干道路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接近40%;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率超过90%,处在安徽省前列


三项举措

“重拳”治“脏”
环卫市场化运作“全覆盖”;将石化管理的区域清扫任务移交地方,解决了近30年悬而未决的难题;投入7000万元增设环卫设施;清理卫生死角1300余处,清运垃圾杂物800余吨
“猛药”治“乱”
对3028处占道经营实行分类处置;拆除主干道破损广告3000余块;依法拆除乱搭乱建240余处;城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98000余起,增设主干道中心隔离护栏18000余米
“铁腕”治“差”
明查暗访市直机关、“窗口”行业的服务和效能情况,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全面推进审批项目向政务中心集中


安庆市在创建第三届全省文明城市过程中,既注重“做了什么”,不断探索符合安庆实际的创建工作方式和路径;更注重“改变了什么”,努力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的安庆,大街小巷更干净了,居民小区更敞亮了,车流人流更有序了,干部群众更自信了……“千年古宜城、百年老省会”,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


以建设促创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市委书记虞爱华认为,“城市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应当理直气壮地干、大张旗鼓地干”。今年以来,围绕全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三城同创”,突出“老城改造、新区配套”,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投资160亿元建设212项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让道路“畅起来”。开工建设沿江东路、环城东路、外环北一路等10余条城市主干道,总长达50公里。实施湖心南路、菱湖北路、中山大道等10多条道路改造工程,城市主干道逐步实现黑色化。提前撤销集贤关收费站,拆除8个交通环岛,并对主城区全部40个“导流岛”式渠化交叉口进行拆除改建,消除重要通道“肠梗阻”。开展58条背街后巷改造,进一步畅通“微循环”。
让老城“靓起来”。实施了群众期盼已久的人民路综合改造工程,全面拉开老城改造序幕。改造提升老城区菜市场、早点摊、夜市排档、豆腐小作坊,改造维修了一批老旧小区下水管道和化粪池。开展花亭大沟和菱湖风景区水环境整治,建成了大湖补水工程,既消除了市区数万群众汛期遭受的内涝困扰,也有效解决了大湖水质污染问题。未来3年,市区将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223个、5.3万户,改造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其中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200余万平方米。
让新区“热起来”。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向新区延伸,市立医院、安庆一中分别在东部、北部新城区启动分部建设,安庆二中碧桂园分校建成开学。城市公交实施了“一增二延”即增加车辆、延长时间、延长里程。坐落在东部新城的市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区337万平方米还建房将在两年内全面建成。
让环境“美起来”。推进城市生态建设,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14条主干道路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突出“五加”即“加粗、加层、加密、加花、加色”,城区绿化覆盖率接近40%。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率超过90%,处在安徽省前列。

以管理促创建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

坚持突击抓与经常抓相结合,一方面实施城市管理“百日会战”,整治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起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市场化清扫保洁机制,城市管理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城市面貌实现明显改观。
“重拳”治“脏”。创新保洁机制,把城区统一划分为8大片区,通过公开招标,实现环卫市场化运作“全覆盖”,保洁状况有了质的飞跃。理顺石化片区管理体制,将石化管理的19条道路、45万平米小区清扫任务移交地方,一举解决了近30年悬而未决的难题。投入7000万元增设环卫设施,全面更新了主次干道垃圾箱,添置了一批垃圾运输车、路面清扫车、洒水车,增建了一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强力落实“门前三包”,杜绝了沿街门点、单位垃圾上路。开展社区和集贸市场环境整治活动,全面清除城市“牛皮癣”,清理卫生死角1300余处,清运垃圾杂物800余吨。
“猛药”治“乱”。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管理的要求,对3028处占道经营实行分类处置,做到不影响市容、不妨碍交通、不落下垃圾。规范户外广告管理,拆除主干道破损广告3000余块,面积达62000多平方米。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依法拆除240余处、包括“地平线”汽车服务公司营业门面房在内违法建设面积17549平方米。开展“文明交通在宜城”活动,公安交警全面上路执勤,7月份以来,城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98000余起,增设主干道中心隔离护栏18000余米,有效规范了交通秩序。
“铁腕”治“差”。不定期明查暗访市直机关、“窗口”行业的服务和效能情况,将明查暗访视频在全市性大会上播放,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公开曝光、严肃处理。按照打造“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的城市之一”的要求,全面推进审批项目向政务中心集中,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审批项目比例从60%提高到90%以上,即办件比例从45%提高到81%以上,平均办理时限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


以督查促创建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

市委书记虞爱华提出:“创建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就像降压药必须不间断地吃”,要求各级干部多到现场、到一线抓创建,大力发扬“四不”作风:不怕累、不叫苦、不嫌烦、不畏难,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市各级干部把现场督查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方法,扎扎实实发现问题、抓好整改,做到“干一件、盯一件、成一件、让老百姓满意一件”。
领导带头“解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经常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深入大街小巷、居民小区、车站和农贸市场,突击检查环境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均现场交办,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进行督办,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久治不愈、久攻不下的“老大难”问题。市委书记虞爱华还常常在周末和假日骑着自行车到城区各处暗访,并随时随地与群众交流,听取他们对市容环境的看法和意见。当听到群众反映蔡山路七中路段没有路灯、市民尤其是学生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后,要求市建委限期解决,仅用13天就完成了安装任务。其他市级领导也对分管区域和部门创建工作进行督查督办。据统计,7月份以来,市党政领导开展创建督查达80多次,党政主要领导开展督查20多次。
部门守土尽责。市建设、城管、工商、公安、商务、房地产、交通、文化等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分工,实行责任包干,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其中部门负责人带队督查活动达300余次。如,市商务局和各区对40多个集贸市场开展专项督查;市房产局对215家物业管理小区进行全面巡查;市文化局组织对城区77家网吧、180家书刊经营户开展巡回检查;市卫生局组织检查“四小”经营单位1567户(次)。市文明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主动做好重点问题的督查督办工作。10月初,组织县(市)区采取“背靠背”方式进行了交叉检查,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媒体“揭短亮丑”。安庆日报、安庆广播电视台、安庆晚报等市主要媒体都在头版、头条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曝光各种不文明现象和工作不力、推进迟缓的单位,天天“有图有真相”,曝光创建问题达120多项。安庆新闻网“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吸引不少市民自发参与,反响热烈。市电视台录制4部专题曝光录像,在全市性重要会议上播放,有力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以合力促创建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


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增强城市凝聚力、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各方参与,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形成文明城市人人共建、城市文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基层基础更加巩固。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街道、乡镇和社居委、村一级在创建工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广大基层干部往往是“五加二”、“白加黑”,不辞辛劳奋战在文明创建第一线。交警、城管等部门的同志们常常冒着40度的高温,坚守在大街小巷,守护公共秩序和城市环境。1600多名环卫工人夜以继日地维护大街小巷的干净整洁,是令人尊敬的“城市美容师”,相关部门年底前将评选一批优秀的环卫工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典型引路不断深入。广泛开展“好人”评选活动,突出群众性、经常性,截至10月份,全市有17人被评为“中国好人”,15人被评为“安徽好人”。在市图书馆设立安庆道德讲堂总堂,在社区设立65个道德讲堂,把“安庆好人”和道德模范引进道德讲堂、开展巡讲活动,让身边人谈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树立“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的理念,向社区居民发放《致广大市民一封信》或“文明创建告知书”。市教育局向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发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倡议书。市开发区还从市民中招募人员组成文明创建督查组,迎江区则向居民征集文明礼仪、安全出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原创手机短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在安徽文明网注册志愿者达7万余人,在全市60多个社区都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各级文明单位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清除卫生死角、铲除牛皮癣、清理乱堆杂物、便民服务等各类活动20余万次。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和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不少市民目睹城市面貌变化,曾经的抱怨转变成了发自内心的赞许。
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市主要媒体高频度聚焦文明创建,《安庆日报》、《安庆晚报》累计发稿2000余篇,安庆新闻网报道稿件1500余篇,安庆电视台新闻报道230余条。《安庆日报》、安庆广播电视台还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仅8、9两个月,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刊播公益广告达17.5版,安庆电视台达14100分钟,安庆广播电台达6960分钟。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刊播大型公益广告12000平米,超过户外广告总量的20%;城区340处在建工地围档公益广告达到围档总面积30%;公交车亭和站牌刊播公益广告达总量30%以上,公交车和出租车载电子屏浮动播放公益广告超过总量50%。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尽管安庆有信心成功创建第三届全省文明城市,但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体制需要继续理顺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要长期养成、强行“入轨”。安庆将顺应科学发展新要求、全市人民新期待,做到“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用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推动文明创建,更加注重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推动文明创建,更加注重通过标本兼治的手段推动文明创建,更加注重培育和打造特色化城市品牌推动文明创建,实现城市文明程度的提档升级,创造安庆发展新的辉煌。

11月1日下午,菱湖南路干净整洁,风景优美,交通秩序井然,车辆通行顺畅。 叶竞 雷琳琳 摄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