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市启动创森工作。4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创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城乡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政府引导 高质高标创森
我市是一个以石化、轻纺、机械和文化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强调,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坚持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之路,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增长、造福百姓。
为极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皖西南区城中心城市。201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以“山水———森林———城市”的宏观格局为基本框架,科学、统筹地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让森林走进城市,用绿色装点城市。
2011年元月,我市创森工作全面启动。随之,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编制了《安庆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将创森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实行年度检查、督查,有力保证了工程实施的进展和质量。市、县各级将创森工程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创森工程经费5000万元,工作经费120万元;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工程经费1000万元以上,工作经费50万元以上。创森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投入创森工程资金超过10亿元,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绿化提升 彰显森林城市
按照“生态、精品、效益、魅力”的城市绿化战略,我市以单位庭院为点、以街道绿化为线、以大型公共绿地为面,加快推进了城区绿化提升进程。4年来,完成菱湖风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景观带、绿化带的治理、建设工作,共完成建成区绿化面积1253公顷,环城林带640公顷;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长到40.86%,绿地率增长到39.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到11.26平方米;城区乔木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66.4%;城区地面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37.7%;已新建或提升公园绿地15处,广场、游园33处,街头绿地150余处,做到市民出行500米处有公共休闲绿地,基本满足公众休闲游憩需求。
市区43条主要道路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提升。按"增粗、增层、增密、增色、增花"的要求,市区街道绿化覆盖面积261公顷,绿化率100%,树冠覆盖率30.1%。结合交通治理和水网恢复,实施长江防护林、血防林项目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水岸林和森林湿地为主的水系林网建设,水岸绿化率达90%。新增或提质单位和小区绿化267个,提质道路绿化80条,提质公共绿地13处,共补种各类乔木12.9万株,灌木23.9万株,绿化带及草坪面积209万平方米,主城区绿量显著增加。全市已有3个单位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27家单位获得“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称号,104家单位获得“市级花园式单位”称号。
亲近自然 构筑森林生态体系
我市实施城市森林建设以来,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形成多样性、组团状的植物群落。全市常绿、落叶乡土树种以及其它地被植物及花草多达500余种,城区绿化树种多达300余种,市域范围内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84.5%。
全市通过实施封山育林项目,保护原生植被。强化资源保护,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在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的同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近几年来全市未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重大案件。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湿地保护区,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4年来全市共投资1.7亿元,共完成道路、河流等绿色长廊1056公里,折合造林面积3443公顷;全市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净增1169公顷,新增乡镇绿化达标59个,新增面积1152公顷,新增村庄绿化达标260个,面积4725公顷,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52%,建设美好乡村238个,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城乡森林生态体系的格局基本形成。记者 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