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水韵安庆”该如何失而复得?

2014-1-8 15:35:42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康熙河北通菱湖、石塘湖、破罡湖,南抵长江,后因陆路交通的发展加之年久未疏通,河道废弃直至填平,康熙河逐渐消失成为一条街道名称。如今,康熙河水系整治工程中,规划中的康熙河是可供渔舟畅游的国家5A景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提到),与菱湖相连通秦潭湖、破罡湖,通过截污工程入长江。

  再观菱湖,从“野湖”到景区,再到花亭大沟的治理、菱湖补水等对水环境的修复,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经历似乎存在着惊人地相似。

  城市的遗忘

  是水选择了城市,还是城市选择了水?上善若水,应水而生,多数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然而更多城市最终都遗忘了自己的“母亲”。

  70岁的乔太生老人记忆里的菱湖,是有野藕有鱼能乘船,并且供周边地区灌溉的湖泊。1958年到1960年的那几个冬天,为响应号召,成百上千的城市劳动者在康熙河大沟开始义务清淤,淤泥倾倒在菱湖中。乔老说,他记得冬天的菱湖水最浅处只有3米多深,那些淤泥让菱湖中间有了些许道路的雏形,随后道路铺上了碎石子。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城市工业不断引进崛起,尤其是石油化工等企业陆续落户菱湖区域,随着工业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自此,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垃圾等大量倾入菱湖,水质一年比一年坏,道路雏形也一年比一年宽阔。

  1985年7月,东大湖一期工程以拓宽湖心中路为开端破土动工,历时10年,湖心路路口高悬的“领导带头,大家动手,建设大湖,造福子孙”的横幅仍让乔老记忆犹新,两千多人在四华里长的湖心路工地上摆开战场,拉开了菱湖建设的序幕。当时菱湖风景区总体规划原则为:按城市园林性质,突出水面特点,统筹考虑经典设置和游乐设施建设及其他第三产业发展,因湖制宜规划建设,即以建设城市风景游览公园为主要考虑,在总体布局上“保留早期规划中水体规划为菱湖、莲湖、东湖和西湖的格局”。1994年,东大湖二期工程建设动工,其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清淤、驳岸及道路两侧绿化。

  进入21世纪,菱湖风景区建设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2004年12月2日,菱湖风景区市民广场即现名皖江公园建设工程奠基;2007年5月1日,皖江公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对外开放,菱湖的旅游功能基本确定。

  城市的痛点

  57岁的杨台高在康熙河畔出生长大,他小时候的康熙河是一条活水,起于龙狮桥,一支从长风乡秦潭湖入长江,另一支从白泽湖破罡湖通长江。杨台高说,那时候的康熙河周边都是洼地,湖塘密布,以种植水稻为主;河水清冽,沿岸居民最先可直接舀水使用;灌溉范围可覆盖现在的五里社区和红光社区;河道宽阔,水上运输能由载二三十人的船只并行多只。

  80年代起,康熙河水质开始变差,1989年康熙河沿岸响应号召沿河水稻种植改为蔬菜种植,菜园经济开始发展,沿岸居民也越来越多,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进入河内。杨台高说,起初村子里的居民在打起的河水里加明矾,用以澄清还可饮用,之后社区和周边氮肥厂商议借得自来水通水,便不再饮用河水;90年代中期,康熙河沿岸正式接通自来水,同时康熙河上节水闸建成,周边灌溉可直接引用长江水。

  至此,康熙河为周边居民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由于人为因素,加之年久岁长,康熙河河面越来越窄、河床越来越高、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但清淤非但没有进行,反而沿岸不少洼地被填平用以盖房、建厂,满足经济发展。“这一片有很多洼地,其中较大的湖泊是人字隔,有200多亩,黄隔100多亩,黄圩六七十亩,这三个都是在大湖建设的时候被填平的。”杨台高说。

  随之而来的是2010年7月13日的一场暴雨,河床抬高、河面变窄、丧失周边小湖泊的康熙河根本没有蓄洪能力,周边菜地就这样眼睁睁地在洪水中泡了七天七夜。

  同时遭殃的还有菱湖,居民楼淹没近两米,几乎每年的7月份都是菱湖周边居民的黑色月份。

  如果说河道堵塞、湖水发臭、水体富营养化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城市发展中视若无睹,那么暴雨的淹没则是给城市发展的痛击。如何化解矛盾为城市发展所用,成为不得不思考的城市课题。

  城市的觉醒

  花亭大沟综合整治以及菱湖补水的实施是对菱湖水环境的修复。其中,花亭大沟综合整治工程首先开始的是对花亭大沟、免锣巷大沟、啤酒厂大沟的清淤和菱北毛石箱涵的改建以及花亭路排水主管网的改造;随后是对花亭南北村地下排水管网和小区内泵站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花亭南北村自身排涝能力;同时,对菱北排污泵站及配套管网实施改造,确保截流污水进入城东污水处理厂,杜绝新污水污染西小湖。菱湖补水项目采用长江原水对菱湖(东大湖、西小湖)补充水源,即通过管道连接第三水厂、东大湖、西小湖,将江水输入东大湖、西小湖。

  “早期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多的环境问题,走了很多弯路才意识到了问题。”乔太生老人说,“现在菱湖的治理也只能说是一定程度的修补,其作用是有限的。”

  康熙河的市政工程建设内容为“一湖、二路、二区、三桥、七河外加截污工程”,其中“一湖”指秦潭湖,“二路”指新河路、晴岚路,“二区”指两处安置小区,“三桥”指晴岚路上的四号桥以及新河路上的文苑河桥和顺安河桥,“七河”指新河、晴岚沟、潜江沟、港口沟、文苑河、顺安河、怀湖河,工程完工后,城市东部整个水系将全部打通。“康熙河打造的是景观河,现在清淤、驳岸工作基本结束,看规划随后沿河有30米宽的绿化带,同时还要修建新河大道以及文苑路大桥。”杨台高说,“据说到时候可以摇着船从康熙河到菱湖去春光苑听戏呢。”从建设之初的“新河”到如今更名为“康熙河”,增加的文化底蕴以及对未来景观功能的期望呼之欲出。

  如果说康熙河的失而复得,是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觉醒,那么回望菱湖,从城市建设伊始到如今一路坎坷曲折的治理工程,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避害趋利,是否有迹可循?

  

康熙河水系治理工程现场 徐火炬 摄

作者:江露露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