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情况的报告备受关注,与会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此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推动校长教师交流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讨论中,与会人员发言热烈,畅所欲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郑玉果认为,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全面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很有必要,这是教育均衡的破题之举,也是挑战现行教师体制的破冰之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杨基凤指出,教师交流不是目的,是手段,最终是要让教师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迅速上个新台阶。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汪爱萍说,通过教师交流,逐步实现“无校籍管理”,让教师由传统的“学校人”逐渐过渡为“系统人”。最终,教师资源科学配置,使教师流动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团队的活力,形成相互竞争而又和谐均衡发展的局面,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带来“活水效应”。
讨论中也有委员提议,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要做好预案,完善相关举措,确保教育质量不下滑,二是要细致入微引导教师的心态变化,最终,让我市教育改革成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受惠于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