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管车库,当环卫工人,自己养活自己靠劳动生活辛苦也踏实
9月20日下午,工农社区内,工农二期28岁的小康拿着扫帚艰难地打扫着车库;50岁的苏芳冬也拿着扫帚正闷着头打扫着工农一期的道路。他们都是残疾人,但他们都可以靠着双手尊严地生活着,有自己的“春天”。
下午时分,记者来到小康的居住地———工农二期车库,他和父母目前租住在一栋52平米的公房里,但他们还是住在了车库里,“因为我要24小时看管车库。”小康的父亲告诉记者,1996年他从配件厂失业回家,在此之前的1991年,妻子失业,再往前1986年,儿子小康出生。父亲说:“先天残疾,随后我们往合肥、上海、北京很多地方给他治疗,不仅没有好转,还为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负债累累。”两口子失业在家,小康慢慢学会说话、走路,还去了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社居委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我们家成了第一批低保对象。”
2011年是他们的转机,工农社居委将社区最大的车库交给他们看管,社居委主任陶红说:“他们家着实十分困难,这个车库为自行车、电动车车库,我们工农二期的7栋到15栋楼都在这停车,将近100个车位吧,我们每月只收取400元费用,其他由小康家自收自支。”为了更好地看车库,床、电视机、厨房、卫生间都挪到了车库,“这样我就能24小时看护,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小康父亲憨厚地说,“毕竟车库很老,每天晚上12点给电动车一辆一辆断电,以保证安全,这样我睡觉后就放心;早上5点再一辆一辆插上电,以保证上班、上学的居民不迟到。”小康常常帮父亲打打手,小康父亲说:“小康小脑发育不全,身体协调性差,手会一直抖,但是大脑是健全的,希望我们老两口百年之后他能照顾好自己。”
苏芳冬也是一位残疾人,今年50岁的他是一名环卫工人。苏芳冬的残疾也是从娘胎里落下的,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直到两年前老母亲去世,他便孤苦伶仃,“几十平米的还建房就一张床,穷得不得了。”陶红说,“也是第一批低保户,能做的事情我们社区力所能及地为他做。”2008年起,社区聘请苏芳冬为社区卫生管理员,负责工农一期1到6号楼的卫生保洁,苏芳冬虽然残疾,但是十分争气,2011年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中,苏芳冬所打扫的区域经常受到表扬,成为大观区卫生保洁的典范,2012年环卫体制改革,在工农社区的强力推荐之下,苏芳冬成为润家物业的一名环卫工人。工资也从最初的100多块钱涨到了现在的1000多元,能自己养活自己了。陶红最后说:“对于社区的残疾居民,我们不光是慰问,给予物质补助,更多的是给予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们就业,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作者:许杰才 记者 江露露
相关新闻
- 垃圾箱被拆除 残物清理不及时(2014-9-25 17:29:57)
- 因为婚宴 恋爱七年未能走到幸福彼岸(2014-9-25 17:29:37)
- 刺鼻气味弥漫校园校方:不是材料质量原因(2014-9-25 17:29:08)
- 9台赌博机藏在居民楼(2014-9-25 17:28:36)
- 今明多云天气“驻足”安庆(2014-9-25 17:24:38)
- 斑马线前,请让行人先走(2014-9-24 18:01:14)
- 遭到网络侮辱 该怎么办?(2014-9-24 18:00:55)
- 站前道路太乱 谁来整治?(2014-9-24 18:00:40)
- 无牌面包车上高速被查(2014-9-24 18:00:26)
- 以高息为诱饵吸收存款1500万(2014-9-24 17:5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