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员会来我市调研,召开了“加快转型升级 促进我省旅游景区大发展”课题调研座谈会,会上总结了我市旅游景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就旅游景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接下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资源优、发展快、基础好、带动大是我市旅游景区的优势所在。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和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旅游景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市A级景区数已达59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6家。去年开始,省旅游局在我市试点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全市41家景区进行创建提升,将全市4A级以上景区打造成以服务品质致胜的文化旅游精品。
但同时,我市旅游景区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景区观念滞后,重视门票经济而忽视产业经济;景区品质不高,硬件配套和服务质量跟不上;产品单一,大部分景区业态单一。从经营者角度看,政府在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方面支持不到位。从政府角度看,景区投资周期长,占用资源多,投资效益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会议上提出解决问题,既要鼓励景区“摸着石头过河”,更要注重顶层设计,要创新发展,还要因地制宜。下一步我市景区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旅游景区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要素聚集,打造一批生态环境美、文化特色鲜明、服务品质优、综合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核心景区,推动旅游景区的业态多元化、功能综合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市场化。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我市将具体推动景城融合、景农融合、景品融合、景文融合“四个融合发展”。景城融合方面,将结合编制老城区保护与修缮行动规划,制定“城区旅游开发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引进旅游参与度高的大型旅游项目落户北部、东部新城及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等,打造核心旅游吸引物。景农融合方面,将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依托,统筹实施旅游强县、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农家乐四级联创工程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景品融合方面,将继续开展景区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景区环境、建设和服务品质。景文融合方面,将积极推进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作者: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