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记者行:专业渔民转行“打馍”打出名堂
沿江水资源环境需要保护,为了改善生活,沿江的专业渔民也需要转行。在大观区山口乡,有这样一群专业渔民:他们顺应形势,转行“打馍”,使得家庭收入明显增多。有的盖起了新房,有的开上了轿车———
“打馍”,即做包子、做馒头,是大观区山口乡村民对做包子、做馒头行业的别称。近年来,该乡专业渔民村———山口镇村近四分之一的渔民纷纷转产,到外地从事“打馍”行业,使得“打馍经济”成为该村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2月27日正月初九,上午10时,大雨。记者眼前是大观区山口镇村团结组村民曹流寿600余平方米的新家,装修十分精致。他们一家人团坐在正厅的电热火桶边,边磕瓜子边看着电视机里中央三套播放的综艺节目,年味十足。
“得益于‘打馍’,家里盖起了新房。”曹流寿说,以往他家6口人挤住在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危房里,全家以打渔为生,一年收入不过2、3万元钱,刚够家庭花销,基本没有结余。近几年,他先后到深圳、无锡、温州等地从事“打馍”工作,家庭收入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房建设加装修共花了50多万元,没有向亲戚朋友借一分钱。”曹流寿说,“打馍”行情好时,一年赚20万元以上没有问题。平均下来,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净收入,比在家里打渔强很多。目前,他在温州租赁了一个60多平方米的店面,等过完元宵节,他就和老婆去“上班”。
不光是曹流寿靠“打馍”富了,同村红卫组村民王名全也在深圳“打馍”打出了名堂,2014年,他将全家都接了过去,全年净收入40余万元。与曹流寿同组的村民杨张俊因为在上海“打馍”赚到了钱,去年腊月,从上海买了部价值28万元的小轿车开回家过年,消息在周边村庄炸开了锅……“昔日渔业收成旺,如今打馍经济强。”该村村委会主任王名彪说,该村共有460多户村民,据粗略统计,目前在外地“打馍”的村民户数已占到全村户数的近四分之一。
“打馍”不单纯是“打馍”,杨张俊在上海的“打馍”店、同村青年组村民杨和军在南京的“打馍”店和同村皖城组村民王俊文、王俊武两兄弟在昆山“打馍”店都加入了“巴比馒头”连锁。同时,部分在外“打馍”的村民也在尝试注册自己的品牌。
相关新闻
- 新安庆人:在安庆20多年收获了很多(2015-2-28 12:17:42)
- 白色涂料泼撒高速路口 执法部门联动及时清(2015-2-28 12:17:26)
- 住户私自圈地围墙 在绿化带中种起蔬菜(2015-2-28 12:17:03)
- 望江盲人张结海荣获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2015-2-28 12:16:50)
- 以高利息为饵以中介为掩护 骗子耍新招诈骗(2015-2-28 12:16:36)
- 趁人购物付款时行窃 监控录像锁定嫌疑人(2015-2-28 12:16:21)
- 丈夫撞了人,妻子也要赔钱?(2015-2-28 12:16:09)
- 趁无人“顺”走财物(2015-2-28 12:15:55)
- 四名“瘾君子”被强制戒毒(2015-2-28 12:15:41)
- 花甲老人落水溺亡(2015-2-28 1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