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姐调解室”成邻里贴心人
迎江区南水回族社区地处大南门,是我市唯一的十个民族居住在一起的城市民族社区,社区内有回,满,白,苗,高山,布依,土家,撒拉等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社区里活跃着一支社区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马大姐”。
她们共同的名字叫“马大姐”
在调解工作开展过程中,“马大姐”调解工作室的成员们,引导各民族居民相互尊重和理解,提高家庭、邻里、社区和谐的幸福指数。
3月10日,记者走进南水回族社区里的“马大姐人民调解室”,大地色系的装修风格让人心有沉静之感。墙上一行“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的话语也直接道出了社区调解工作室的目标。一方长桌上,摆放着调解员、双方当事人和记录员的名牌,四周书柜上,摆放着各种普法手册书籍。社区主任王秀告诉记者,南水社区是全市唯一一个民族社区,十个民族居住一起。“和其他社区相比,民族社区的事务要更多一些。”王秀说。
翻阅调解室的调解案例记录,记者发现经“马大姐”调处过的纠纷已经记满了两本册子,有噪音投诉,赡养纠纷,卫生安全等等。据悉,“马大姐”人民调解室于2014年7月挂牌成立,成员由律师、调解员、志愿者等热心的“马大姐”组成。
前不久,家住迎江区南水回族社区谢大妈含着眼泪走进社区“马大姐人民调解室”。原来,谢大妈与张师傅是社区老居民,年龄相差19岁,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造成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常发生家庭矛盾,甚至闹起了离婚。知道情况后,“马大姐”王秀立即劝说起来,“你们这么多年的婚姻关系,孩子又大了,需要一个完整的家……”、“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但是夫妻双方要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相互忍让……”采访中,张师傅告诉记者说:“我和爱人年龄相差比较大,刚结婚的时候关系很好,大家都互相谦让,但是后来就经常为一些生活琐事吵架,比如我爱吃软一点的饭,爱吃辣的,但是她爱吃硬一点的饭,不爱吃辣的,这样就产生矛盾,有时候吵得很厉害,甚至还打过架。后来经过马大姐调解室调解后,现在相处得很和睦。”
全力打造综合性社区服务平台
“以前有一部情景喜剧叫《闲人马大姐》,说的就是一个社区热心大姐为社区服务的故事。“我们这回民占多数,马姓在回族中属大姓,既能代表社区特点,也让居民有亲切感,所以以‘马大姐’命名。社区除了发挥‘马大姐人民调解室’的调解作用外,更多的工作还在平时,引导各民族居民相互尊重和理解。”王秀说。
建设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静告诉记者说,“我们希望今后把‘马大姐调解工作室’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平台,希望社区的居民只要有困难就能想到‘马大姐’,社区也将坚持‘民族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巩固和发展辖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社区各民族居民和睦相处。”
相关新闻
- 校门口天天上演“人在堵途” “放学式”拥(2015-3-13 15:51:37)
- 摇开车窗吐出一口飞痰 引发多人群殴(2015-3-13 15:51:20)
- 二次酒驾被查 受到严惩傻眼(2015-3-13 15:50:59)
- 为了一块地皮 侄子挥刀砍婶(2015-3-13 15:50:33)
- 了却妻子临终遗愿 老人找到失散十多年亲人(2015-3-13 15:50:20)
- 20℃!今日安庆暖意再升级(2015-3-13 15:47:06)
- 不让“假冒伪劣”坑害儿童(2015-3-12 20:39:33)
- 寻找“最美家庭”(2015-3-12 20:39:21)
- 上月成交商品房902套(2015-3-12 20:39:09)
- 严打长江非法采砂(2015-3-12 20: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