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渔业资源越来越少 “上岸渔民”期待新生活

2015-4-24 20:10:56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4月16日,和煦的阳光里,62岁的渔民杨积根正在整理地笼、修补渔网,等待禁渔期一过便可下河,日头一天一天起,一天一天落,世世代代的捕鱼人就这样守在皖河畔,见证着这个小渔村的兴衰。

  从安庆市区经十里铺、过狮子口大桥便到了山口乡,山口镇村便是其中一个村。村口有一块石碑,刻着“皖口古城遗址”,抬头为“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落款日期为2010年。

  村前有一条河,名皖河,安徽之“皖”半缘于此。

  皖口者,皖河入长江之口也。皖口早于安庆建城,为安庆始城,历史上皖口是赫赫有名的军事、政治、文化重地,《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有载。这块栽着“古皖”石碑的古村此时叫山口镇村,山口镇村总面积不超过5平方公里,前低后高,依山傍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口镇从昔日水路要塞变成了渔民村。

  “渔民的生活越来越差。”山口镇村村委会主任王名彪说,渔业资源越来越少,“靠水吃水”根本养活不了人了。

  “一笼收上来也就二三两吧。”杨积根所指的“笼”是十来米长的地笼,幸运的话一天能收获两三斤河虾,不走运便一场空。他每日傍晚放笼,夜里守着,早晨便去卖虾,平均下来每天收益二三十元。这样捕捞的日子,每年持续两个月。他说:“4到6月是禁渔期,7月开始捕捞,9月就到了枯水期。”剩下的十个月都赋闲在家,他说:“家里加起来就几厘地,种了点菜,我自己也不会手艺,身体也不好,前几年一个月吃不到斤把香油。”杨积根指着自己的房子告诉记者,得益于“渔民上岸”工程,三间生满白蚂蚁的危房重建成了两层小楼房,他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些了,主要靠政府。”

  渔民村也越来越破败,据王名彪介绍,山口镇村居民历来以打渔为主,共有村民468户,总人口为1600多人,到现在为止,专业渔民还有158户,他们的生活大都贫困。

  “因为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杨积根家祖祖辈辈都依靠皖河生息,62岁的他回忆着,年轻时候见到皖河里有很多品种的鱼,他说:“那时候,有‘棉花条’、‘海底板’、白鳝、银鱼、针鱼,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螃蟹还特别多,晚上拿手电筒出去一照,一晚上就能捡一麻袋。现在这些基本都绝迹了。”鲢鱼、草鱼成为渔民最主要的收获。

  “除了打渔,就都出去打工了,剩下很少的一部分有资金实力的就搞水上运输。”王名彪说,山口镇村没有耕地、没有林地,村庄及周边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可以吸纳村民就业,打不到鱼的渔民便外出务工,当村里的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时,越来越多的房屋却挂上了锁。

  记者手记:

  捕捞渔民常年以捕鱼为生,生产生活条件差,特别是以船为家的渔民,无房无田无养殖水面,收入低且不稳定,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渔民上岸安居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推展开来,计划利用2年时间解决捕捞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及其社会保障问题。

  山口镇村作为古皖口,有着优渥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依山傍水的河畔,小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都是一片空白。在民生工程中,我们可喜的看到,渔民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和提升,烦恼的是,民生工程还应如何深入延生?授人以鱼何不授人以渔?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