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江锡华:无偿修缮抗日烈士墓

2015-6-9 15:40:27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戴曾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百(柏)子山(现安庆市山口乡境内)抗日游击队大队长,1944年9月,因叛徒出卖惨烈牺牲。由于家境贫寒,其遗孀将戴曾三尸骨草草安葬于家门口的马路边。1972年,由于地块征迁,戴曾三唯一的儿子戴声应不得不将父亲的坟墓迁往纱帽山。此次迁移,一贫如洗的家,无法给戴曾三修建一个像样的陵墓。

  1997年,纱帽山公墓新建时,公墓管理处负责人江锡华发现一座“寒碜”的烈士墓。本着对革命烈士的尊重,江锡华出资修整,重新竖碑。10多年来,江锡华和员工们悉心看护,让这位抗日革命烈士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抗日英雄惨烈牺牲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缅怀抗日先烈,6月5日,记者来到纱帽山公墓。在众多的墓冢中,戴曾三烈士墓格外显眼,两边的坟圈相交到墓后呈心字形。整个坟墓都被青松和鲜花覆盖,周围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墓碑前面又竖立了一块黑色大理石石碑,上写:慰烈工程———戴曾三烈士之墓。据公墓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清扫和整理这座烈士墓。

  听说记者来此采访,戴曾三唯一的儿子戴声应来到现场,向记者介绍他的父亲戴曾三在抗日战争中惨烈牺牲的经过。

  1938年6月,日军在占领安庆后,经常流窜到离安庆城不远的百子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戴曾三对日军的恶行十分愤怒。1943年10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派游击队到百子山活动,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戴曾三积极主动地为游击队当向导,侦察敌情,随后参加了游击队。1944年3月,戴曾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便担任中共百子山支部书记。在中共百子山区委领导下,他积极开展创建百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在发展党组织、建立交通线、扩大武装和筹粮征税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惧和不安。从1944年9月起,日伪军不断对百子山根据地进行“清剿”。1944年9月20日晚,由于叛徒告密,驻怀宁月山的伪军包围了百子山区委所在地———戴家老屋。

  时任抗日游击队大队长戴曾三闻知后,立即派人火速通知区委干部和游击队员撤离,自己从容镇定地拉开大门,吸引敌人。同志们安全撤离,戴曾三却被敌人抓捕了。被捕后,敌人未能从戴曾三口中获取百子山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任何情况,遂将戴曾三押送到安庆日本特务机关。在日特机关,敌人见诱降不成,便搬出电刑进行威逼。戴曾三怒斥敌人:“你们是侵略中国的狗强盗,我是中国人,是抗日救国的战士,落入你们这班狗强盗手中,就没有打算活,何惧电死!”

  “当时日军一共杀了这支抗日游击队的13人。我听奶奶和母亲说,因为父亲当时是游击队的大队长,死前日军曾对他百般折磨。左眼被挖掉了,两腮各捅了一刀,两条胳膊被刺刀刺断,是被活活折磨死的。其他游击队的队员,也被机枪扫射死了。”戴声应回忆道。

  戴曾三就义时,他的妻子年仅26岁,而儿子仅4岁。动乱的年代加上一贫如洗的家,戴曾三的遗孀只能将其尸骨草草埋葬在家门口的土路边。解放后,戴曾三被认定为抗日革命烈士。1972年,戴曾三长眠之地要被征迁。为此,戴声应只好向亲朋好友勉强凑了一笔安葬费,将父亲的坟墓迁往纱帽山,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土坟包”。

  好心人无偿修缮烈士墓

  “亲朋和邻居多次对我说,一名革命烈士的坟墓还不如人家老百姓的坟墓,就是个土坟包,十分‘寒碜’。我听后,心里虽难过,却没有能力修缮。”务了一辈子农的戴声应告诉记者,他父亲戴曾三虽然被认定为抗日革命烈士,但自己不想给当地民政部门添麻烦。“即使父亲的坟墓不像样子,我也没有开口让他们帮忙修缮。”

  一晃20多年过去了。1997年,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改变了这一切,让这名抗日烈士死后获得了应有的尊重。1997年11月,纱帽山公墓新建时,公墓管理处负责人江锡华发现了山上有一座烈士墓。

  “一个土坟包,杂草丛生,碑又矮又小,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戴曾三之墓’几个字。”江锡华告诉记者,对于百子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历史,他也有所了解。“没有这些革命烈士,哪有我们的今天。从内心来讲,我十分尊敬他们。看到戴曾三墓地的时候,心里不是个滋味儿,烈士死后长眠的地方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本着对革命烈士的尊重,当年12月,江锡华买来水泥、黄沙、花岗岩等材料,雇了工人对烈士墓进行了修缮。

  “坟包用水泥砌了一遍,重新竖了一块更大的碑。”江锡华说,上个世纪90年代,除了人工费用,他花费了2000多元,将戴曾三烈士墓修缮一新,这个“标准”在当时是十分高的。

  此后的16年来,江锡华默默守护戴曾三烈士墓,悉心照料,每年都按时清扫维护,期间修缮了多次。“既然要做这个事情,多少钱都没有算过。我就希望烈士的事迹能够被更多的后辈记住、流传下去,不辜负他的牺牲。”江锡华说。

  江锡华的愿望实现了。当地的奇龙小学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师生来到戴曾三烈士墓前缅怀祭扫。

  烈士后代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戴声应告诉记者,他一直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名好心人将他想了几十年的事做成了。“1998年的清明节,我给父亲上坟时,如果不是石碑上‘革命烈士戴曾三之墓’几个字提醒我,我甚至都不相信那是父亲的墓。”

  当年,戴声应见到了素未谋面的江锡华。“真的感谢他,他与我家非亲非故,主动为父亲修坟墓,并一直帮忙看护和照料。我一个农民,不会说话,但我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戴声应说。

  回家后,戴声应将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母亲。经历过丧夫之痛,目睹了丈夫惨死的模样,戴声应母亲艰难地将孩子拉扯大,心里一直愧疚不能将丈夫好好安葬。“听到这件事后,她‘只是一个劲地哭’。前几年,92岁高龄的母亲去世了。去世前,母亲再三叮嘱我,每年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到恩人家里去看看。”戴声应说。

  江锡华告诉记者,自从将戴曾三烈士墓修缮好之后,戴曾三烈士的后人每年都要去他家拜年,以表感谢。“我对他们说过很多次,不用这样客气,这是我心甘情愿做的。但他们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

  记者手记

  英灵已逝,受恩不忘。共和国从来没有忘记那些慷慨献身的先烈,各族人民没有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

  千流同源,万脉归宗。采访中,江锡华告诉记者,修缮烈士墓,不仅仅是告慰烈士的英灵,更重要的是唤醒我们的灵魂,校正我们前行中的偏差,传承烈士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汲取烈士的勇敢坚毅、自强不息的营养。戴曾三烈士牺牲的是其珍贵的生命,留下的是无私而伟大的人类灵魂。

  图为江锡华(左一)向记者介绍当时修缮烈士墓的情况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