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从采茶小调到兴盛一方,直至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随后“转企改制”启动,黄梅戏将传统剧种引入市场激流,唯有戏才有出路的时代到来。
寻找市场,必须要有“戏”
2010年后,丛生的剧团、剧院挂上了演艺公司的名字,有着五六十年历史的国家单位成了企业,有着几十年工龄的演员们要自己去跑市场。
9月25日,马鞍山市当涂县演艺有限公司带着这个剧团建团近60年来的首部大戏来到了安庆,他们的目的直率而简单:通过艺术节的平台打开市场。负责人王荣芬说:“之所以选择安庆,是因为它是我们黄梅戏人心目中的故乡。”这个剧团大部分人都是从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当年这个还被称作安庆戏校的地方是这个院团的定点委培学校。“之所以选择这个剧目是因为我们团的人员构成,缺少男性演员。”王荣芬说,“之前演的都是传统戏,但是改制之后就必须要自己找市场,找市场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大戏。”
改制之后的院团虽然撤掉了院团挂上了演艺公司的牌子,但撤得干干净净的并不多,“3万块钱买断了我20年的工龄,从此我就是拿戏赚饭吃的。”芜湖市南陵县新黄梅文化演艺传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每年大年初二,我们20多个演员就要带上炕上被褥带上锅碗瓢盆去乡村演出,常常在台下垫着稻草拉上一块布便是床。”
“一年有300多场演出,根本没有时间排戏,但是我们必须要参加艺术节,所以拿出了《官审》。”演出团副团长王勇刚说,“没有大戏就没有演出,没有演出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出路,没有出路就是死路一条。只有戏才是出路。”
激流中的样板力量
我市目前注册的剧团有100多个,民营剧团便有91个,全省范围内来看更是数不胜数,但在今年,省文化厅历时三年评选出省级民营剧院十大名剧、名角、名团,我市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以及该剧团黄梅戏《胡久根卸任》和演员王良结跻身名团、名剧、名角行列,赢得“大满贯”,也成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院团。
10月3日,望江长江黄梅戏剧团在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剧目展演中带来获奖作品《胡久根卸任》。
民营院团的成功一定程度上给“改企”的国营院团带来了思路和启示,谁有精品谁就有市场,同时,“振兴地方戏曲”的政策之手给予了黄梅戏一臂之力。
“份额最多的是财政给予的发展基金,其次是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商业演出还在不断的开拓中。”宿松县文广新局局长吴云涛说。
安庆是黄梅戏的兴盛之地,也成为市场激流的首当其冲者,更有着激流中的样板力量。
正当大家忙着寻找市场之时,“再芬黄梅”已然成为我市新增首发(IPO)上市企业的重点后备企业,这个前身叫黄梅戏二团的国有院团在激流中凭借着《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寂寞汉卿》等优秀剧目,获得了市场和再芬品牌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