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从市救助管理站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全省各地救助机构将全面启用DNA信息比对,帮助流浪人员寻找亲人。
据省民政厅、省公安厅联合转发《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后,流浪人员进入救助站,救助机构要首先启动身份快速查询。对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受助人员,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受助人员指纹、体貌特征等线索,及时查询比对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救助信息和寻亲信息或报请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核查受助人员身份。
据了解,对于目前已经滞留在各地的受助人员,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将陆续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数据,公安机关将组织免费采集,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为了帮助流浪人员寻亲,民政部还推出了“全国救助寻亲网”,该网已于今年1月正式上线。目前,全省各地救助机构已经上传部分受助人员资料,通过这个网站发布寻亲公告。
对于长期无法确定身份的无名氏,记者从救助站了解到,滞留在救助站超过10天的需要照料的人员,优先选择在站内开展照料服务。其中,对于未成年人,优先在当地儿童福利机构安置照料,严禁将其托养至养老院、敬老院等成年人福利机构。此外,对于长期滞留并安置满2年以上的,民政部门还将协调公安机关落实户口。
另外,暂时查找不到生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打拐解救儿童,在报纸和国家民政部开发的“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发布寻亲公告,12个月后仍未查找到生父母或监护人,符合收养条件的应当及时进行国内送养。目前,解救儿童信息正在搜集整理中,将尽快录入并在寻亲平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