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概况 | 安庆论坛 | 跳蚤市场
安庆地区综合门户网站

乡愁,一种抹不掉的牵绊

2016-4-27 14:08:28 安庆热线 来源:安庆新闻网 浏览次 【 】【打印】【关闭

  从2009年的夏天开始,祖籍安徽枞阳县,旅居海外多年,89岁的杨咸弼老先生先后资助了35名桐城、枞阳籍的准大学生,累计捐助金额达18万余元。这些孩子的家庭多是父母多病,经济贫困。在杨老的资助下,孩子们实现了继续读书的愿望。7年来,每逢高考结束后不久,安庆晚报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准时接到杨老先生的电话委托,寻找资助对象,可这位好心老人却从不肯透露自己的任何信息。

  今年4月,杨咸弼老人拨通了安庆晚报工作人员的电话,愿意和安庆晚报的记者见一面,老人说,他要尽量多走一走家乡的路,记住现在家乡的样子。

  年幼离家 从没忘记家乡

  4月17日上午,安庆晚报记者在安庆的一家酒店里如约见到了杨咸弼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可杨老行动敏捷、思路清晰,见到家乡人一一礼貌地握手。“从来没有想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这个我过去几十年都在牵挂的地方。”杨咸弼老人8岁离开家乡,跟随着家里做瓷器生意的长辈到云南去讨生活,后来又辗转到了北京、香港,老年后在新加坡定居。老人一生走过很多国家,去过不少地方,却一直没有忘记他是从一个叫安庆的地方走出去的,没有忘记小时候在农村的田地里偷红薯,也没有忘记当年村子里的好心人出钱让他进学堂……

  2009年,杨老和女儿一家人回到国内南京暂居,从国内的媒体中第一次了解到捐资助学这种说法。“当时就在想,我的安徽农村老家里,一定也有很多贫困的孩子可能因为凑不齐学费而上不起大学。我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帮孩子们一把。”杨老说。他衡量了一下自己的能力,决定每年从桐城、枞阳两地选取四名优秀的准大学生,为他们缴上第一年的大学学费。至于为什么选择报社来为他挑选资助对象,“我相信报馆(报社),这是一个公开和公正的平台。”杨老这样说到。

  不是第一次参加捐赠活动

  虽然年幼时便离开了家乡,可老人对出生地的一切都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家乡很穷困。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个不能动的病人,只有把自己家的门板拆下来,用来抬走生病的人,那场面我一直忘不了。”上个世纪80年代,生活在香港的杨咸弼和当地的老乡一起出资,为当时的枞阳县医院捐赠了一台救护车,捐赠双方在深圳见面,杨咸弼全程负责捐赠活动。

  尽量多走一走家乡的路

  据了解,杨咸弼老人和陪伴其回国的儿子只在安庆稍作停留,便要去往他的家乡枞阳、桐城两地,和还有联系的家乡人见面,再祭拜一下祖先。“年轻的时候乡愁是一张张船票,和家乡隔着千山万水,路途辗转很难回家。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回家乡看似变得容易了,可我也老得走不动了。”杨咸弼老先生遗憾地说,这一次可能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了,他要尽量多走一走家乡的路,记住现在家乡的样子。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老人。他很小便离开家乡,可这一生总在不断追寻着和家乡有关的一切消息。他并不富有,可愿意为家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和杨老交谈的一个小时里,老人不断地向报社、向记者表达着他的谢意。他要感谢报社这些年为他牵线搭桥,让他的爱心传递到了需要帮助的家乡人那里。采访中,记者几次听到老人的叹息,是遗憾自己年事已高,今后或许不能再为家乡出钱出力了……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让游子的心时刻牵绊着故乡,温暖着故乡的人。

 

图为杨咸弼老先生

[责任编辑:不详]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客服中心 | 网站招聘 | 建站服务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8 www.aq365.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安庆热线
Mailto:webmaster@aq365.com TEL:0556-8788365 1386660295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1.B2-20070020 皖ICP备050006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