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地方戏曲剧种分类保护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通过“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戏曲表演艺术,建立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艺术团体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
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和大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等政策
把戏曲演出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范畴。保护地方戏曲的演出市场,完善戏曲经纪人制度
日前,市政府办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戏曲保护与传承、加强戏曲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戏曲传播和推广等多个方面出实招,振兴我市以黄梅戏为龙头的戏曲艺术。
《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要确立一批传统戏曲传承基地,扶持一批重点院团,推出一批优秀剧目,培养一批戏曲名家,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形成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局面。
为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我市地方剧种,《意见》提出,实施黄梅戏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程,将黄梅戏等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市“十三五”规划,根据戏曲剧种普查结果,制定地方戏曲剧种分类保护计划,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戏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优化戏曲生态环境,加大戏曲剧目创作的扶持力度,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市、县级转企改制国有及民营戏曲院团,在硬件设备购置和更新舞台装置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意见》提出,健全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教育方面,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通过“一带一、一带二”等方式传授戏曲表演艺术,建立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艺术团体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形成较为完备的人才梯队结构。在学校教育方面,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和大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等政策;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黄梅戏教育普及活动,鼓励中小学以黄梅戏普及为办学特色开展活动。
为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地方戏曲,《意见》提出,把戏曲演出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范畴,继续加大基层惠民演出,实施“百千万工程”,开展“送戏进万村”、“戏曲下基层四进”等活动;保护地方戏曲的演出市场,完善戏曲经纪人制度。
《意见》还提出,各级政府部门要从财政投入、税费优惠、保护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对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