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在今年第二次文明程度指数第三方测评中,位居城区末位。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市政基础设施整修不到位,坑洼积水、绿化带缺损较多;二是流动摊贩和出店经营整治不到位;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力度不够,核心价值观宣传不到位;四是网吧经营管理体制不顺。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文明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等。为此,向全市人民检讨并郑重表态:
我们将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认识上再提高、投入上再加大、管理上再加强。重拳出击,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一、抓重难点问题整治。一是结合“五化”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中山大道、文苑路、白泽路、独秀大道等主次干道通行条件。
二是围绕“路通地平、硬化绿化”目标,整治大寨沟和大桥连接线周边区域,金三角花园北、朝阳小区南、独秀大道及天柱山东路两侧征而未用土地上的脏乱差。
三是集中开展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环境卫生和占道经营整治,建立清除“牛皮癣”长效机制,提升市容市貌。
二、抓主体责任落实。一是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担责”的要求,明确各乡镇(街道)、平台和部门的主体责任。
二是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包保责任制,对创建中梳理出来的问题,实行挂图作战,盘点销号。
三是结合文明创建十一项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各有关部门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点,努力形成一批创建品牌。
三、抓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坚持道德引领,评选群众信得过、学得来的身边好人,开展好道德讲堂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查缺补漏,增设公益广告,精心营造文明创建浓厚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窗口行业单位作风和文明进万家等特色活动,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
四、抓长效机制建立。一是建立督查调度机制。城管、环卫部门每天加大巡查力度,对重要路段和街道严看死守;区文明委成立6个督查小组,定期开展督查督办,发现问题,现场交办。
二是强化考核机制。聘请第三方和“群众志愿督查员”,对主次干道、菜市场、社区(小区)、学校、医院、养老院、小餐馆、网吧等重点区域进行测评,巩固提升创建成效。
三是严格问责机制。根据《宜秀区文明创建问责办法》,对文明创建工作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在常委扩大会议和媒体作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