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快讯 >

安庆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安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焊装车间。 记者 江胜 通讯员 江锋 摄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五年,是创新驱动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从实施科技创新“一招鲜”工程到提出“创新强市”,安庆始终坚持向科技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

  五年来,创新环境加速优化、创新平台加速拓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加速凸显、高新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安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强大引擎和不竭动力。

  政策红利

  激励科技创新加速度

  2015年,5000万元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带动了全市7.17亿元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13%,比2012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带动全社会支出科技经费达31亿元。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2015年预计可达12亿元,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0.7%,比2012年提高一倍

  思路决定出路。

  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和扶持力度方面频频发力,不断释放政策红利。相继出台了《安庆市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试行)》、《安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庆市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及《安庆市科技创新“一招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每年,市本级财政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5000万元,带动全市约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2015年,5000万元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带动了全市7.17亿元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2.13%,比2012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带动全社会支出科技经费达31亿元。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2015年预计可达12亿元,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0.7%,比2012年提高一倍。

  “一招鲜”工程,安庆将政策“红利”向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密集倾斜,架设起崭新的创新创业“桥梁”,充分调动各级创新主体,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火。

  不需阳光和灌溉就可让植物健康生长的智能花盆,运用物联网技术工作的智能空气净化器,可远程遥控的净水机……近年来,“出生”于爱唯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这些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家电,在大洋彼岸热销,深受追捧。

  “研发和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制造型企业,必须坚持以持续技术创新为动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公司总经理许松国说。近两年来,公司“不惜血本”的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科研经费占到销售额的1/6,成功创造出了17项国家专利,5项发明专利,12项使用新型专利,成为了“安庆智造”的孵化地。目前该公司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

  卫康制药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同发科技在管道领域专利拥有量第一……一项项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一笔笔流向科技创新的资金,催生出一片璀璨与亮丽。

  2015年,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达到90%。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比2012年增长了近20倍;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总量分别比2012年提升9位、13位和9位。

  协同创新

  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健全

  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电商产业园,6个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安庆分园挂牌运营。全市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56家,居全省第5位。其中,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达到112个,比五年前增加了71家

  这五年,我市不断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重点院校和知名院所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坚持高标准,依托高校资源建设一批实体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和技术转移中心创新载体,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创新。

  五年里,安庆创新平台快速拓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安徽省政府与中石化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园区、安徽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861”项目——安庆智慧产业园即将投入使用,园区包括在线教育基地、电子商务基地、呼叫中心基地、智慧物流基地、信息消费基地。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电商产业园,6个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安庆分园挂牌运营。全市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56家,居全省第5位。其中,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达到112个,比五年前增加了71家。

  五年里,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方向,我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与高校院所共建技术转移机构8家,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石化(安庆)、高分子材料(桐城)质检中心投运。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4家、企业技术中心59家,均为2012年的2倍。

  “政府搭建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聚集创新要素向企业汇聚,促进产业向高新化方向发展。”市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曲原说。

  “企业发展必须时刻创新,创新不能盲目。技术改进和突破需要理论指导,找到好的研发切入点,与高校合作让我们事半功倍,达到了1+1>2的效果。”安徽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龙说。

  2012年,安徽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合作研发出废润滑油再生基础油项目,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并取得了包括发明专利在内的18项专利。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仅2015年,就在全国技术许可转让7家,帮助企业技术许可转让收入1700万元。同时,该项目还获得1100万元的专利质押贷款。

  而在经开区,以建立全电注塑机、五轴复合加工机及精密伺服马达等高新自主产品技术平台为初期目标,并逐步实现产品产业化的富士康研发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创新“巨轮”即将起航。

  创新驱动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

  我市以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聚一批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紫外固化光纤内外层涂料、光纤着色油墨及配套产品的高科技型企业,飞凯高分子公司在2009年落户安庆后,先后进行了5期项目的持续投资。

  现在,企业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紫外固化光纤涂覆树脂已经从最初的年产500吨提升到1万吨,年均销售增幅超过20%;光纤着色油墨更是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并已出口到韩国、美国、印度等海外市场。

  “从2010年的只有7000多万的产值到2015年3.5个亿的产值,发展是迅速的,而这一切都源于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总经理邱晓生说。

  2013年,飞凯高分子成功复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五年来,像飞凯高分子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安庆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宏平说。

  五年来,我市以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聚一批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截至2015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8.69%,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3倍、提高了2.5倍。仅2015年,全市获认定55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69家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2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18%,比2012年提高了5.82个百分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