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地处安庆市北部城区。面积414.4平方公里。辖大桥街道办事处、菱北办事处(由安庆开发区代管),杨桥、罗岭、大龙山3个镇,白泽湖、五横2个乡,共有5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6万人。


    宜秀区前身为安庆市郊区、城中区。1952年安庆市升为省辖市后进行区治裁并,将集贤区改为城中区,1955年3月撤销城中区,在其所属4乡及从怀宁县划入的十里铺、集贤、肖坑、谷桥、北安、竹园、五里7乡基础上成立安庆市郊区。1957年10月,将东流县(今属东至县)大渡口镇及王墩乡的联发、群众、大同农业社,庆丰乡的永庆、石棋农业社,大渡口乡的镇联、正荣、新庭、合意、联合农业社划入安庆市郊区。1958年底,将怀宁县圣埠、马窝、老峰、柘山4个乡划入安庆市郊区。1959年6月,撤销郊区,改设江北郊区和江南郊区。1960年,成立十里铺、广圩、大渡口3个人民公社,江北郊区区公所并入广圩公社,江南郊区区公所并入大渡口公社。1961年增设华中路蔬菜公社(与蔬菜公司合署)。1962年5月恢复郊区建置,与市农林水利局合署办公,辖十里铺、白泽湖、华中路、广圩、渔业、大渡口、金鸡笼7个人民公社。1963年2月,将7个公社调整为21个公社和大渡口镇。6月,又将1957、1958年划入的乡镇(除圣埠大队)分别划回怀宁县和东至县,郊区下辖5个公社。1969年初成立安庆市农业站革命委员会,行使郊区政府职能。1970年9月农业站革委会改称郊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底,怀宁县的新洲、长风、老峰、白泽湖4个公社以及总铺公社的东风、向阳、砂桥3个大队,桐城县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划归安庆市郊区。1981年,东方红蔬菜公社与市蔬菜公司合并组建安庆市蔬菜联合总公司,并成立龙狮桥办事处承担原公社行政职能。同年至1988年安庆市区划调整前,郊区区委与安庆市农委合署办公,郊区农林局、水产局、水利局、社队企业局对外分别加挂安庆市农林局、水产局、水利局、社队企业局衔牌。2005年,安庆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将原郊区的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和老峰镇划归迎江区,原郊区的十里铺乡(除眉山、象山、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划归大观区,同时从怀宁县划入大龙山镇、五横乡,从桐城市划入罗岭镇,并设立大桥、菱北2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宜秀区。

    宜秀区自然资源丰富,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均具有开采价值。大龙山风景名胜区(龙山凤水)由巨石山(小龙山)、大龙山、花山等组成,菜子湖、石塘湖、破罡湖环绕其间,山青、水秀、洞幽、石巧、树奇,自古便以龙山晓黛、碧湖夜月、石门秋泛、螺丝晨晖、灵山石树等胜景闻名。日照峰、百丈崖、万鹿洞、长毛洞、龙窝、龙湫等自然景观,以及无量塔、圆照庵、龙泉寺、张四墩新石器遗址、李鸿章仓房、邓石如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均极具观瞻价值。

    宜秀区是安庆市新的政务中心、体育中心的所在地。位于大龙山镇的安庆市北部新城区,则将成为安庆市向北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新区有山有水,已有安庆师范学院新校区、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庆技师学院、中共安庆市委党校、安庆一中分校、安庆中华职业学校等大中学校落户。

    改革开放以来,宜秀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始终按照“总量追赶、速度率先”的总要求,围绕“宜商、宜游、宜学、宜居”的目标定位,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完善机制作为第一保障,把富民强区作为第一目标,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把善谋果断作为第一作风,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抢抓机遇中寻求突破,在克难攻坚中奋力前行,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分别围绕“工业集中区”、“科教集中区”和“文化旅游集中区”定位,全力打造省级大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北部新城区和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三大发展平台,近五年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先后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48.4亿元,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77.4亿元增长17.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17.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5327元,增长10.3%

       2014年,宜秀区政府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稳中求进,创新发展,加速崛起,富民强区,在大宜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一是园区抓升级。大桥开发区强力争先;北部新城热中提质;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创出新局。二是产业抓转型。扶工业、优农业、活三产。三是项目抓突破。紧盯项目落地、突出招强引优、高效推进征迁。四是城乡抓统筹。服务大宜城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美好乡村、强化生态保护。五是抓民生改善。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快文教卫体事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奋力开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争当宜城崛起排头兵,为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