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和合肥经济圈南翼门户城市。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等交通干线纵贯全境,水路菜子湖通江达海。现辖大关、黄甲、吕亭、孔城、金神、嬉子湖、范岗、新渡、双港、青草、鲟鱼、唐湾12个镇,龙眠、文昌2个街道办事处,198个村民委员会,2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水面17万亩。总人口75.86万人,市区常住人口12万人。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之一。桐城市名源于东周时的桐国。桐国本是周分封的子爵国,因太弱小,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后为楚所灭。但其地仍被称作“桐乡”。秦朝建立后,地属九江郡舒县。西汉初为庐江郡枞阳县。魏晋南北朝时先后称舒县、阴安县、吕亭左县和枞阳县,建置和区划不定,隶属多变。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此后,“桐城”地名一直延用。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桐城撤县设市,仍称桐城市。

    桐城市的前身同安县、枞阳县的地域范围都相当大,包括今天的桐城市以及枞阳县和安庆市区的大部分。民国38年(1949年)2月,中共皖西二地委决定析菜子湖至白兔湖、孔城界河主航道以东的桐城县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以及庐江县、无为县的少数地区另立新县(即今枞阳县),使桐城的面积缩小了近一半。1979年,又将桐城县杨桥区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共约176平方公里划入安庆市郊区。2005年,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入安庆市宜秀区。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特别是明末以来桐城文化更是异峰突起,声誉高涨,域内(包括今枞阳)产生了一大批影响卓著的大家名流。有被誉为“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方以智;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名扬天下;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近300年。近代又诞生了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清末大儒吴汝伦,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中国美学奠基人朱光潜、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杰出人物。

    桐城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分布集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拥有“国字号”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国家4A级嬉子湖生态旅游区、桐城活海旅游区和3A级桐城文庙·六尺巷景区、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玉雕文化产业园、投子山文化园等,紫来桥、文和园、半山阁等文物古迹和风光秀美的龙眠山等自然景观辉映成趣,上百个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桐城也因此享有“文都”盛誉,被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跻身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


 
摄影作者:胡若虚
 

 
摄影作者:胡若虚
 
 

 
摄影作者:胡若虚
 
 

 
摄影作者:胡若虚
 

        近年来,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安徽省教育强市、安徽省卫生城市、徽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温商最具投资潜力地区等荣誉称号。桐城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设有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国家星火密集区和全省唯一的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5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个私企业完成工商税收占全市总量的75%,8家民营企业进入全省50强,15家企业进入全省200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省著名商标37件。涌现出鸿润、丹凤、金光、华祥、攀登、霞珍、美祥、双永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以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塑料加工、家纺服装、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六大优势行业,先后被授予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羽绒家纺名城、中国输送机名城、中国刷业城等称号。

      桐城是农业大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县(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现已初步形成畜牧、水产、粮油、茶叶、茧丝绸和林业6大主导产业,拥有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22.66亿元,增长0.5%;规模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亿元,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3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3元,增长13.1%

 

 


 
摄影作者:胡若虚
 
 

 
摄影作者:胡若虚
 
 

 
摄影作者:胡若虚
 
 

 
摄影作者:胡若虚


      作为是一座文明开放、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桐城市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人文兴市、城乡统筹、创新推动四大战略,。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稳中求快、好中求超”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深化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