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位于安庆市区西部,大别山南麓。总面积20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242平方公里,丘陵490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辖晋熙、徐桥、天华、北中、牛镇、百里、弥陀、寺前、新仓、小池10个镇,江塘、城西、大石、汤泉、刘畈5个乡,174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7万人。


    太湖县地周代属皖国,秦属九江郡。汉初,在今刘羊乡一带分皖县地设置湖陵邑,以其地位于大湖岸边的高地而得名。东汉时湖陵邑复归皖县。东晋末曾一度在三国时魏大将曹仁所筑上格城址新置青城(位于今小池镇境内),主要用于军事。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太湖左县。太湖之名“因其地有太湖故名”。又因该县以集聚至此的“豫蛮”为基础设置,古法以右为尊,出于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左县”含有比一般县卑下之意。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析其地增置东陈县(位于故青城址),同时设龙安郡,辖太湖左县及东陈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太湖县。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皖西行署,出于当时战争的需要,曾一度成立太望县和太岳县。次年即恢复太湖县,至今未变。

    太湖县的地域自唐代以后没有大的变化,仅民国25年(1936年)设置岳西县时,将太湖西北的凉亭、银河、冶溪、杨胜、店前、白帽等共约620平方公里的地区划入岳西县。此后县境基本稳定。

    太湖是山水资源、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的县份,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熊尚志,林学专家马大浦等人都是太湖籍人。境内“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4大景致自古闻名,李白、解缙、王守仁等都曾留下赞美的诗篇。禅宗圣地狮子山二祖禅堂,唐代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代修的佛图寺、清代嘉庆年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刘伯承、邓小平在刘畈主持召开高干会议旧址胡氏宗祠尚存。县城北部的花凉亭水库,库容量24亿立方米,湖光山色,风景秀美,四季宜人。湖周有西风禅寺、佛图寺摩崖石刻、汤湾温泉、月亮湾、狮子崖、龙山、四面尖、赵朴初文化公园等景点,已被建为花亭湖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区,景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水面超过10万亩。新建的4A级旅游景区五千年文博园极具特色,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近几年来,太湖的发展引人注目。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机械加工及金属制品、农副产品及资源加工、精细化工及塑料制品、轻工纺织及服装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全县户用沼气池保有量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开展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和瘦肉型猪基地县,是安徽省茶叶、板栗、蚕桑、油茶、生猪、肉鸡、龙虾重点生产县,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具规模,拥有有机食品6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食品17个、省名牌农产品6个。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创业之星县、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全国劳动力资源开发先进县和全省首届文明县城、全省首届平安县、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在第二届中国上海产业转移投资峰会上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地区。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9.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亿元,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6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13.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7元,增长13.2%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富民强县”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开放活县和城镇化“六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1545”行动计划,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