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位于安庆市区西南部,是皖鄂赣3省7县结合部。全县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有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水面682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水面84万亩,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各县第二、全省第一。现辖孚玉、复兴、汇口、许岭、下仓、长铺、破凉、二郎、凉亭镇9个镇,洲头、九姑、千岭、程岭、高岭、五里、佐坝、隘口、河塌、陈汉、柳坪、趾凤、北浴13个乡,190个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4万人。省辖华阳河农场、九成监狱管理分局亦位于境内。


    宿松是安徽古老县份之一。东周为皖国地。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沛人刘厉因追随汉高祖刘邦及常山王刘义有功,被封为松兹侯。松兹侯国驻松兹邑,又名仙田铺(今柳溪乡仙田庄一带)。因该地松树繁茂(滋润)而得名。其侯国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宿松县境。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第四代松兹侯被废,其地至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设置松兹县[一说为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建县]。东汉初曾一度并入皖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国攻占皖城,于松兹故地复置松滋(兹与滋古代互通)县。东晋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太守苏峻背叛东晋,后赵乘机侵扰江淮,迫使松滋县民南渡长江,于寻阳县境内设松滋侨郡。东晋义熙八年(412年),松滋侨县移治江北鲟镇(今复兴镇),仍名松滋县。南朝梁武帝天监初,改名高塘县。县治设于鲤鱼山南麓(今孚玉镇址)。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宿”字有旧时、早先的意思,“松”即指古松兹县。因当时国内还有多个地方亦名“松兹”,“宿松”合起来即“最早的松兹”之意,表现了以古松兹为荣的心态。

    宿松位居3省7县交界处,历史上忽东归,忽西属,隶属关系变动多次。但自建立松兹侯国时起,地域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民国以前,由于历史原因,宿松与相邻的江西、湖北有关属县有一些插花地。为便于管理,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南面以长江为界,对与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县)和彭泽县的插花地进行清理,西边与湖北黄梅县的插花地也同时作了调整。
宿松东望黄山,西傍庐山,南临“龙宫”(江西彭泽县龙宫洞),北靠“天柱”(潜山县天柱山),境内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有海门天柱、严恭石道、凿山仙洞、孚玉青峰、仙田瑞谷、龙湖浮笠、秀河烟柳、太白书台、西源九井、燃灯古寺等10大风景胜地。“长江绝岛”小孤山,砥柱中流,秀拔奇特,有“江上蓬莱”之誉;古城堡白崖寨,逶迤起伏,蟠踞山腰,被誉为“南国小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苍松滴翠,秀竹娉婷;“美比九寨”的九井沟,峰峻石奇,峡谷幽深;还有高峡出平湖的钓鱼台水库、烟波浩淼的黄湖休闲度假区,构成了皖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松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民间戏曲文南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宿松又是中国诗歌之乡,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宿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已形成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荣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香港互益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上市公司先后来县投资发展。以县城东北片区、滨江新城和八大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县工业园和临江产业园两个省级开发区加快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区域强县的重要载体。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高品质棉花面积进一步增加,棉花年常产超过2.5万吨,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棉花生产百强县。二代超级稻引种示范取得成功,粮食生产面积、效益双增长,茶叶、蚕桑、纯黑芝麻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稳中有增,为全国优质水产品基地县和安徽省水产重点县。蟹、虾、鳖、芡实等名优水产品久负盛名,其中“黄湖牌大闸蟹” 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远销港澳台、日韩等地。境内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优质石灰石储量居全省前列。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44.3亿元,增长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6亿元,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增长1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0元,增长10.6%。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215元,增长8.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074元,增长1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7725,增长13.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19亿元,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18亿元,增长14.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09亿元,增长23.8%

    2014年,宿松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政府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为重要抓手,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升级和转型,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提升和完善,更加注重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