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工业发韧较早。早在汉代以前,潜山等地就已有相当发达的家庭竹编工艺业、棉织业等。北宋时期,在怀宁县置有同安监铸钱。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记载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浙江严州(今建德市)人汪革在宿松县麻地坡炼铁的事迹。岳西、潜山、太湖等县,古时均有居民在河中淘洗铁砂,冶炼土铁、土钢,打制农具、浇铸铁锅的记载。至今还保留着冶塘湖、炼成墩等地名。怀宁县月山铜牛井矿体上部至今仍存有明清之际的老窿和矿渣堆多处,出土过古炼铜炉体、铁钻、铁锤、木风筒等物。


      安庆是近代中国机械工业的诞生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气机和第一艘机动船。19世纪,湘鄂赣等省和安徽各地匠人云集安庆城,涌现出从事纺织、木器、竹器、锡器、金银器、皮革、鞋帽等50多个自然行业的手工作坊、工场,城区曾形成独具特色的伞街、木器街、竹器街等。清道光年间怀宁织工朱东海生产的“东海布”曾畅销江浙市场。

      20世纪初,安徽省最早一批近代轻纺工业企业在安庆创办。如省立贫民工艺厂、裕昌肥皂厂、省立城西木工厂、安中纱厂等。1920年代,已发展有电力、皮革、纺织、碾米、榨油、酿造、金属加工等工业行业,出现了一批知名产品。胡玉美蚕豆酱蜚声中外,麦陇香食品饮誉九洲,余良卿膏药扬名大江南北。
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安庆工业基础长期薄弱,发展缓慢。1949年建市时,仅有水电厂、民生织布厂、五洲公司(内设酱油、榨油、碾米、面粉4个厂)和前店后坊的胡玉美酱园、余良卿膏药店、刘麻子刀剪铺等不足10家企业,及一些手工业户。是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328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

       为发展工业,1952年市政府提出将安庆由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的奋斗目标。在重点安排好国营工厂生产的同时,根据安庆机织户较多的条件,组织个体机织户成立行业公会,帮助其扩大生产,以之作为发展地方工业的先导。此外,还兴建了窑厂、石灰厂、粉丝厂等新企业。不久,又全面实行手工业合作化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全市工业产销两旺,工业总产值达14712万元,是1952年的6倍。

      1958年“大跃进”、“大办钢铁”,并在所有制上盲目“升级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造成产业结构失调,生态破坏严重,生产大幅下滑,市场商品短缺,人民生活困难,不得不根据中央部署于1961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调整。到1965年,经济调整的目标基本实现,工业生产重新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经济建设又一次受到严重干扰。但在1970年代初期,全市工业一度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在此期间,改建或新建了一批电子、塑料、化工、建材等新兴行业的企业,在省内较早生产出黑白电视机、电风扇、冼衣机、电冰箱等电器新产品。一大批复员军人和从下放学生中招收的新工人被安排到企业工作,职工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975年与1970年相比,全市工业总产值由37216万元增加到74010万元,几乎翻了一番。特别是大型企业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的兴建,结束了安庆没有大型现代工业的历史,为安庆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庆是全国较早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区之一。1979年,市委针对多年积累下来的城市待业人员多、许多人无事做,而经济发展欠帐多,特别是直接关系人民生活的商业服务网点严重不足,又有许多事无人做的状况,组织社会各界支持“待业青年”开店办厂,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并为在极左路线时被打成的“黑厂”“黑店”平反。到年底,没花国家一分钱,就初步解决了1万多名待业青年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收到“办起了厂子、安置了孩子、安定了老子、增加了票子、减少了乱子”所谓“五子登科”的效果。1980年初,中央及省委主要领导胡耀邦、万里等多次批示,充分肯定安庆的经验。其后,工作的重点由“安置就业”转变为“发展经济”。市委制定《关于广开门路,发展集体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安庆市集资经营条例》,进一步放开手脚,动员社会财力聚资经营,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这些新型集体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表现了蓬勃的活力,对几十年一贯制的国营和老集体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市委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加强了对国营和老集体企业的改革,果断地停办了1970年代初盲目上马的钢铁厂、炼焦厂等特困企业,并利用安庆石化总厂试生产期间的部分留成利润成立联合投资公司,重点改造和扩大了一批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大的轻纺企业。1979年底,在市纺织厂、染织厂、东风袜厂、皮革厂、帆布厂5 家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次年又将试点扩大到11个企业。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达后,全市掀起经济体制改革高潮。随后几年内,全市先后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并进行了招标承包、租赁承包、工效挂钩、优化劳动组合、股份制经营、企业横向联合、发展“窗口经济”、企业党组织属地管理、组建企业集团、将市政府工业主管局改为工业公司以及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项改革的试点,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方式、投资方式和经营机制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活力显著增强。1984至1988年,全市年生产性建设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由20.7%上升到34.7%,全市年工业总产值由29.7亿元增至55.2亿元,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当年价)由16.65亿元增至38.05亿元,利润总额由1.96亿元增至2.81亿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由11.79亿元增至20.57亿元。

      10年改革中,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波折。例如,在如何处理好承包企业厂长(中心)与党组织(核心)、以及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关系,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健康持续和稳定增长,如何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如何在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不削弱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上虽也作过一些探索,但均未得到较满意的结果。1987年出现物价失控现象,1988年下半年出现挤兑抢购风。加上城市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市场经济还不能很好适应,工业加工层次不深,多数企业技术装备陈旧,资金、人才短缺,总体实力不强,环境公害污染尚不能有效防治等。所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影响着改革开放和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1989年,安庆根据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同时着手按照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制订“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在治理整顿中,由于始终注意处理好稳定与发展、治乱与搞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虽然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整个经济大局保持了平稳。进入1990年代,安庆市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1991年,市委作出加快乡村工业突破性发展的部署。对城市工业则在坚持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改善效益的基础上重点抓“质量、品种、效益年”,开展向安庆纺织厂学习的活动,经济发展在短暂的调整之后又逐步回升。

      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安庆市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工业的条件更为有利。特别是1997年以后,市委市政府从安庆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实施工业牵动战略,加快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的步伐,加大困难企业解困攻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并成立了市民营经济促进会,提出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要求。

      进入新的世纪,安庆的工业发展速度一度放慢,特别是新项目、大项目较少,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为扭转这一局面,市委市政府采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骨干企业翻番等措施,取得成效。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安庆市共有各类工业生产单位2.5万个,其中工业企业3902家,个体工业经营户21100户。在3902户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147家,集体企业851家,股份合作企业141家,股份制企业967家,其它企业1753家,三资企业43家。在国家39个工业行业中,安庆共有37个工业行业大类,门类较为齐全。经济总量在10亿元以上的8大行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的75.8%。其中石油加工业7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34.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776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9.1%;电力供应业企业186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8.7%;纺织业企业171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2%;塑料制品业企业337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5.5%;化学纤维及化学制品业企业201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5.5%;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131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5.2%;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433家,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4.7%。

 

 


 
摄影作者:刘斌


 


 
摄影作者:钱正义
 
 

 
摄影作者:钱正义
 
 

 
摄影作者:钱正义
 

  

     2014年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6.8亿元,增长1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06.6亿元,增长16.0%;集体企业6.3亿元,增长11.8%;股份制企业494.7亿元,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0.4亿元,增长20.8%。重工业增加值384.8亿元,增长15.2%;轻工业增加值302.0亿元,增长9.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20.8%,比上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2.4亿元,增长13.3%;实现利税337.8亿元,增长14.4%,其中利润184.9亿元,增长4.7%。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03亿元,增长2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02.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2.7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97.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0.83万平方米。

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8.3 3.58
万米 27097.5 3.68
白酒 千升 11232.0 12.59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38782 0.49
原油加工量 万吨 748.0 35.81
汽油 万吨 230.8 81.95
柴油 万吨 302.4 34.92
水泥 万吨 776.9 3.53
化肥 万吨 3.1 -77.11
合成洗涤剂 万吨 7.7 -30.3
 
      2014年,全市实施工业腾飞“2135”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安庆石化、安庆高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安徽海工配套产业基地等,实施一批产业融合示范工程,促进主导产业高新化。以产业链核心环节为突破口,实施纳米晶新材料、飞凯高分子、数控激光切割、卫康生物药品和万信光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尽快在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第四代通讯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到2016年,形成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两个千亿元产业,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500亿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