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2月28日讯 2005年,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紧紧围绕“推进、发展、规范、提高”的思路,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全年市县(区)两级审计机关共完成经济责任项目106个,审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09名,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2582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680万元,损失浪费金额26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起。
前移监督关口,突出任中审计。在安排审计项目时,突出重点,把下级党委、政府,财政财务收支数额大的部门,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部门,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和单位以及重要骨干企业作为重点安排。2005年全市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9个,其中任中审计65个,离任审计34个。继续推行村党支部书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村级主要负责人权利的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繁昌县2005年对3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突出审计重点,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一是以监督制约经济决策权为主线,突出经济决策审计。审计内容从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对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经济决策审计延伸,抓住领导干部在产业结构调整、重大对外投资、重点资金分配、投资项目建设、土地出让、招商引资、企业改制改组出台的经济措施以及招标投标活动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着重审查决策制度是否健全,决策程序是否执行到位,决策过程是否合法、民主、科学。二是以监督制约经济管理权为重点,突出真实性审计。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确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三是以监督制约财权运行为基点、突出财经法纪审计。通过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的审计,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增强财经法纪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四是以监督制约领导干部个人行为为切入点,突出廉政审计。重点审查领导干部工资收入、借用公款、报销费用、出国、住房、公务用车、公款配备住宅电脑、公款购买个人商业保险及其他个人廉政事项。
突出审计整改,放大审计综合效应。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严格履行的程序,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做到任期必审。并尝试了对村级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做到监督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注重利用审计结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始终把明确责任、揭示问题、查处违纪、揭露犯罪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任务,审计紧跟干部用权过程,把审计触角延伸到所属二、三级机构,从中发现领导干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违规违纪线索。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强化经济管理相结合,重点在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吕荆海) |